五险一金是中国用人单位为职工缴纳的社会保障和住房福利制度,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五险(社会保险)


  1. 养老保险


  - 作用:退休后按月领取养老金,保障基本生活。


  - 缴纳比例:个人缴8%,单位缴16%(比例可能因地区调整)。


  - 领取条件:累计缴满15年,达到法定退休年龄。


  2. 医疗保险


  - 作用:报销门诊、住院医疗费用,部分城市可刷医保卡购药。


  - 缴纳比例:个人缴2%,单位缴8-10%(各地不同)。


  - 注意:断缴后可能无法报销,补缴后恢复(部分城市有等待期)。


  3. 失业保险


  - 作用:失业后领取补助金(通常为当地最低工资的70-90%),最长24个月。


  - 缴纳比例:个人0.5-1%,单位1-2%(比例因地区而异)。


  - *领取条件:非自愿离职、缴满1年、办理失业登记。


  4. 工伤保险


  - 作用:覆盖因工受伤、职业病产生的医疗费、伤残津贴等。


  - 缴纳比例:单位全额缴纳(0.2-1.9%,按行业风险定),个人不缴。


  - 注意:需及时申请工伤认定。


  5. 生育保险


  - 作用:报销产检、分娩费用,发放产假津贴(通常为平均工资的100%)。


  - 缴纳比例:单位缴纳(约0.8-1%),个人不缴。


  - 覆盖对象:女性职工;部分地区男性可享陪产假津贴。


  - 政策变化:多数地区已与医疗保险合并,但待遇不变。


  二、一金(住房公积金)


  - 作用


  1. 贷款:公积金贷款购房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如3.25% vs. 4%+)。


  2. 提取:用于购房、租房、装修、大病医疗等(条件因城而异)。


  3. 强制储蓄:个人和单位缴存金额均归职工所有。


  - 缴纳比例:个人和单位各缴5%-12%(按工资基数计算,可协商比例)。


  - 例如:月薪1万,按10%缴纳,则每月公积金账户存入2000元(个人+单位各1000)。


  三、五险一金的重要性


  - 法律强制:用人单位必须缴纳,否则违法(部分企业可能按最低基数缴纳)。


  - 长期福利:养老保险和公积金积累时间越长,未来收益越大。


  -生活保障:覆盖医疗、失业、工伤等风险,减少个人经济压力。


  注意事项


  1. 缴费基数:通常按职工月平均工资核定,但有上下限(如最低60%、最高300%当地平均工资)。


  2. 转移续接:跨省市就业时,养老保险和医保可转移累计年限,公积金可提取或转移。


  3. 灵活就业者:可自行缴纳养老和医疗保险,但无生育、失业、工伤保险。


  建议登录当地社保局和公积金官网查询细则,或通过“支付宝/微信—市民服务”便捷查询个人账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