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后,干部和工人身份差别将消失?其实很多人想错了
自建国以来,社会人群就被划分为干部和工人这两大类别,从许多角度看,他们在职业生涯结束后的待遇存在显著的区别。
那么何为干部?何为工人?
干部身份和工人身份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事管理制度中的概念。干部身份是指通过人事组织部门办理吸收、录用干部审批等手续在党和国家机关、军队、人民团体、科学、文化等部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中担任一定领导工作或管理工作的体制内公职人员所具有的干部编制身份。工人身份则是在向劳动部门申请办理招工(就业)手续后具备的工人身份。
其实在计划经济时代,正常从业人员分三种身份:农民、工人、干部。农民归农业部管理,工人归劳动局管理,而干部归人事局管理。这两种身份的划分在那个时代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意义,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这种身份划分已经逐渐淡化。目前在退休待遇上,依然有着干部和工人两大身份的区别。

有朋友问我今年养老金已经正式实行“并轨”,是不是不论身份是干部还是工人,退休后的收入福利会完全一样了?因为并轨后,统一了计算公式,那么按照新制度,是不是待遇就不会有很大差别了?
那养老金并轨后所有人员都纳入社保管理,职业身份是否仍有区别?
事实上,这两种身份的差别依然存在。虽然社保制度对所有退休者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但即使养老金计算公式统一了,由于干部的养老金缴费基准和年限通常会超过普通工人,因此他们退休后的待遇仍各不相同。
1、职位层级影响:缴费基数高。对干部来说,退休后的福利待遇往往与他们在职时所担任的职务级别有密切联系。干部的缴费标准是按照在职时的职位职级定缴费基数,一般缴费基数都会高于一般的企业。然而,对于企业而言,大部分企业缴费基数普遍较低,这也是为什么这么大的原因之一。
2、工龄的影响:缴费年限长。无论干部还是工人,工龄都是决定养老待遇的重要因素。工龄影响缴费年限,目前男士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即可办理退休手续,很多企业职工,到了退休年龄会立马退休,享受老年生活。而女干部晚5年退休,很多干部会继续奋斗到岗位了,这样缴费年限增加,自然退休后每个月领导的退休金也会高出工人很多。
3、职业年金影响:职业年金对工人和干部退休金的影响差异主要取决于个人的缴费情况和职业年金账户的积累情况。然而,由于职业年金是一种补充性的养老保险制度,很多企业并没有给工人缴纳职业年金,即使缴纳也是少数人。据我所知,国企央企是有职业年金的,这个具体得看企业实施情况。但是干部身份的职业年金是正常缴纳的,因此干部和工人的退休金可能因为职业年金账户的积累情况而有所不同。
4、福利待遇方面也有所不同。除了基本的养老金外,许多干部在退休后还可以继续享受一些额外福利,如医疗补贴、住房津贴等;而普通工人可能并不能享受这些福利。
5、社会认知和地位的差异。这种差异在中国社会中表现为不仅经济层面上的区别,更多时候是文化、认知以及社会背景的差异,同样会影响他们退休之后的生活质量与社交关系。
目前看,干部和工人依然存在不小的差距,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待遇上,还包含着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
对于工人来说,了解这些差异,并提前准备好退休规划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当然我们期待一个更公平合理的退休制度,让每个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的公民都能得到尊重和回报,但是实现更加公平的道路任重而道远,目前养老金并轨就是我们养老制度的完善。
对于社会和国家而言,如何缩小这种差异,让退休人员分享社会进步的红利,也是一个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对于个人而言,在目前的政策下,我们能做的就是接受现实,积极规划未来,为退休做好充分准备。同时,我们也应该呼吁社会和国家进一步缩小这种差异,让广大退休人员都能够分享到社会进步的红利。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