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缴纳社保”真的存在吗?补缴养老金制度为何会消失?

对于社保养老金比较关心的人可能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自己身边或者是听说过一种缴纳社保的方式,也就是一次性缴纳多少万元的费用,就不需要缴费达到一定年限才能够领取社保。

这样的一种缴纳社保领取养老金的方式无疑是非常划算的,因此也有很多人想要效仿这种做法,不过很快就会发现这种缴纳社保的方式已经没有了。
那么这种一次性缴纳社保的方式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为什么现在又消失了呢?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养老制度的设计
1991年,我国才正式确立了企业退休养老制度,在此之前,只有国企职工才有退休制度。
这一时期的养老制度,要求参保人员缴费15年才可以领取养老金。
最初养老制度与现在相比确实是不完善的,而且各地政府对于养老制度的认识又存在不足,为了尽可能的提高老人享受到退休制度的覆盖率,很多地方都推出过一次性补缴制度。
比如说山东地区就推出过这样的政策,对于未参加过养老保险制度或者是终端缴费的,年满45周岁的男性或者是年满40周岁的女性,都可以通过一次性补缴的方式来享受养老金。
如果在2010左右,通过补缴的方式来缴纳了社保,那么到了今天,养老金达到1600元是绰绰有余的,毕竟最近几年养老金的数额也都是在增长的。
补缴养老金为什么会消失
通过简单的计算大家就会发现,如果真的按照上述的政策进行补缴养老金之后,就能够享受到和按时缴费,长时间缴费的人一样的待遇,那么对于其他人来说就是一种损害。
毕竟每个月都能拿到1600元的话,那么一年就能够拿到19200元,四五年的时间就能够回本,然后继续领取的养老金,就是国家支出了。
这样的方式对于个人来说当然算得上是一件好事情,但是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
因为我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在73岁左右,我国女性的平均寿命在79岁左右,那么按照目前的退休年龄来说,每个人领取的超出个人缴费的数额将会达到三四十万。
而我国第二次婴儿潮时期也就是70、80年代的人也即将步入退休时期,这么庞大的人口数量,如果都采用一次性补缴的方式来领取养老金的话,那么以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储备来说,基本上是不够的。
所以,这种一次性补缴养老金的政策,很快就退出了历史舞台。
未来的养老金制度变化
因为我国目前已经开始步入老龄化时代,而且年轻人的生育情况也不容乐观,所以未来的养老金储备一定会遭受巨大的冲击。
针对于这一情况,我国也是很早的就启动了养老金制度的改革,2016年,就已经明确禁止了通过补缴方式来领取养老金的政策。即使还可以补缴的,也必须要缴纳滞纳金,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缺口。
另外就是在逐步提高法定的退休年龄,同时也提高了缴纳养老金的最低年限,这对于当前尚未退休的人来说,确实算不上是一个好消息,不过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养老金的缺口,同时也能够减缓养老金的支出速度。
对于我国的养老金制度,大家又是怎么看的呢?欢迎在评论区一起讨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