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纳社保与不缴纳社保有什么不一样?
一、基础保障的差异
1. 养老保险
缴纳社保:累计缴满15年,退休后可领取养老金,保障基本生活。养老金与缴费年限、基数挂钩,通常缴费越多,退休待遇越高。不缴纳社保:无养老金,需依赖个人储蓄、子女赡养或商业养老保险,抗风险能力较弱。
2. 医疗保险
缴纳社保:职工医保连续缴费可享受住院报销(比例通常70%-90%)、门诊统筹、医保个人账户等。居民医保年缴一次,报销比例略低,但覆盖大病风险。不缴纳社保:全额自费医疗,或依赖价格更高的商业医疗保险(可能拒保带病体)。
3. 其他保险
失业保险:缴满1年可申领失业金(最长24个月),提供过渡期保障。工伤保险:工作中受伤可申请工伤认定及赔偿(如医疗费、伤残津贴)。生育保险:覆盖产检、分娩费用,并提供生育津贴(职工医保)。不缴纳社保:以上权益均无法享受,需自行承担风险。
二、社会福利与城市资格
1. 一线城市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地,非户籍居民需连续缴纳社保5年才有购房资格;新能源车牌申请也需社保年限。社保缴纳年限是多数城市落户的加分项。不缴纳社保:可能丧失在大城市安家的机会。
2. 部分城市要求父母连续缴纳社保,子女才能入读公立学校或参加中高考。
三、法律与经济责任
1. 企业角度
缴纳社保:企业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法定义务,否则面临罚款、补缴及员工索赔风险。
不缴纳社保:企业可能通过“私下协议”让员工自愿放弃社保,但此类协议无效,员工仍可维权。
2. 个人成本
职工社保:个人承担约10%-12%工资,企业承担约30%。灵活就业社保:个人承担全额(约20%养老+8%-10%医疗),费用较高但保障完整。不缴纳社保:短期节省开支,但需自行储备资金应对医疗、养老等大额支出。
四、长期影响
1. 抗风险能力
缴纳社保:形成“安全网”,尤其在大病、失业、工伤时减轻经济压力。不缴纳社保:依赖个人储蓄,突发风险可能导致“因病致贫”或生活质量骤降。
2. 退休生活质量
养老金随社会发展调整(近年年均涨幅约4%-5%),可抵御通胀;而单纯储蓄可能因通胀贬值。
因此,在职人员务必要求企业依法参保,避免未来权益受损。灵活就业者也要优先缴纳职工医保(防大病)和养老(长期收益),经济紧张可选居民社保。如计划在一线城市定居,社保连续性至关重要,避免断缴。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