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创新“社银社邮”模式 赋能人社服务提质增效
来源:【云新闻】
在春城昆明的街头巷尾,一抹抹“社保蓝”正悄然改变着参保群众办事的轨迹。自2023年启动社银社邮合作以来,昆明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部门携手6家金融机构,赋能政务服务智能化转型,实现服务网络、标准、能力、机制、宣传等效能全面升级。截至2024年底,全市建成“人社与银行、人社与邮政”服务网点506个,累计办理业务8872件,群众办理人社事项半径大幅缩短,“15分钟社保服务圈”从规划蓝图变为民生实景。
实现从“窗口办”到“身边办”。在昆明斗南花卉市场,邮政网点新添了社保服务功能让花商李女士惊喜不已,她不用到几公里外的社保窗口办理社保业务了。
近年来,昆明市人社局通过科学测算人口密度、服务半径等要素,创新构建人社“甲类网点”布局模型,在产业园区、远郊街道等重点区域优先布点。目前全市73个人工网点中,类似斗南市场这样的特色服务点占比达40%,平均服务半径压缩至1.5公里。“现在卖花间隙就能办参保,不用再往社保局跑了。”李女士的体验印证了社保服务网络的质变。通过“城市一刻钟+农村全覆盖”的布局策略,昆明市已实现16个县区人工网点全覆盖,433个自助服务点配备838台智能终端,形成“人工+智能”的立体化服务网络。
实现从“经验办”到“规范办”。走进中国农业银行昆明盘龙支行,智能签批屏、自助查询机等标准化设备组成的社保专区,折射出服务流程的深刻变革。
启动社银社邮合作以来,昆明市社保中心联合金融机构制定了《社保一体化合作网点服务规范》,从术语定义到操作流程形成42项量化标准。该标准创新建立“双轨考核”机制,将社保业务办理质量纳入银行星级评定体系,实现服务标准可量化、可追溯。
“现在办理社保业务非常规范,每个环节都有明确指引。”中国农业银行昆明盘龙支行负责人介绍,标准化建设带来的服务全面提质增效,特别是“服务清单+质量追溯”体系构建,业务办理差错率下降至0.3%,群众满意度提升至98.6%。
实现从“柜面人”到“社保通”。在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昆明市兴苑路支局,“康乃馨”社保服务队已开展第12期业务培训。这种“跟班学习+轮岗实训”的培育机制,去年以来已培养386名持“双证”上岗的社保专员。每位专员需通过政策考试、情景模拟等考核模块,确保政策解读零误差、业务办理零差错。“以前办社保业务心里没底,现在每个操作都有标准化流程。”该支局经办员小吴的变化,源于“3+N”培训体系。该体系通过建立社保业务知识库、案例库、试题库,配套跟班学习、轮岗实训、情景模拟等N种实训方式,实现从银行柜员到社保“行家里手”的角色蜕变。
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集成”。“企业参保办理时间压缩67%”昆明某科技公司总监范明为“社银社邮”服务新机制点赞。该机制通过吸纳企业代表、群众监督员等组成观察团,建立“建议收集-分析研判-整改反馈”闭环管理。同步推出的“康乃馨会客厅”政企对话平台,已破解服务堵点27个,采纳合理化建议89条,推动服务响应速度提升65%。更值得关注的是动态退出机制的建立,年度考核末位合作网点将进入“观察名单”,累计3次不达标即启动退出程序。这种“能进能出”的竞争机制,倒逼服务质效持续提升。
此外,从官渡古镇的“社银服务驿站”到篆新农贸市场的“社保移动课堂”,昆明市社保部门以科技赋能,深入推进“智能服务、标准服务、温情服务”于一体的“社银社邮”服务新模式,让便民服务更加“触手可及”。
云南日报-云新闻通讯员:王云刚 记者:李海球 熊明
责编:谢祥睿
审核:郑海燕
本文来自【云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