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钱养老还是社保养老,怎么选?
很多人都在纠结一个问题:是存钱养老好,还是交社保养老好呢?这两种养老方式其实各有千秋,咱们不妨一起来仔细分析分析。
先说说存钱养老吧。先说缺点,存钱养老有不少缺点,首先就是缺乏稳定性和强制性。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诱惑,很可能因为一次冲动消费,或者遇到一些意外情况,就把原本打算用来养老的钱花掉了。而且,通货膨胀是个大问题。以过去 20 年为例,我国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平均每年上涨约 2%到 3%左右。假如在 20 年前存下 10 万元,按照每年 3%的通货膨胀率计算,经过 20 年,这笔钱的实际购买力只相当于现在的约 5.5 万元。如果只靠存钱养老,随着时间推移,这些钱的实际购买力会越来越低,到时候可能就不够花了。
存钱养老这种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自主性强,钱在自己手里,想怎么支配就怎么支配。比如突然生病或者遇到其他紧急情况,能马上拿出来应急。而且如果理财能力不错,把钱合理分配到不同的理财产品中,说不定还能获得不错的收益,让自己的养老钱变得更多。就像有些人会把一部分钱存定期,一部分买债券基金,这样能在保证资金安全的同时,争取一些额外收益
再看看交社保养老。社保养老的优点很明显,它具有强制性和稳定性。只要按照规定缴纳社保,到了退休年龄,每个月就能领到一笔养老金,这就像是一份稳定的收入来源,让我们的养老生活有了基本保障。以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为例,假设一位职工每月工资 8000 元,个人缴纳养老保险的比例为 8%,即每月缴纳 640 元,一年缴纳 7680 元。工作 30 年后退休,按照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他每月大概能领到 3000 元左右的养老金(实际数额会因地区差异、工资增长等因素有所不同)。而且,养老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水平的上涨而调整,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御通货膨胀。另外,交社保除了养老金,还能享受医疗保险等福利,看病能报销一部分费用,减轻了不少医疗负担。
不过,社保养老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的灵活性比较差,养老金的数额是按照规定计算的,相对固定,很难满足一些人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比如有些人希望退休后能经常出去旅游,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可能社保养老金就不太够。而且社保政策有时候会发生变化,这也可能影响到我们未来的养老待遇。还有,对于一些收入不高的人来说,每个月交社保费用可能会有一定的经济压力。假设一位灵活就业人员,每月收入仅 3000 元,而当地规定的灵活就业社保缴纳基数为 5000 元,缴纳比例为 20%,那么他每月需要缴纳 1000 元的社保费用,这几乎占了他月收入的三分之一,经济压力不可谓不大。
存钱养老和交社保养老都有各自的好处和不足。其实,最好的办法是把两者结合起来。一方面,按时缴纳社保,给自己的养老生活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平时也注意存钱和理财,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增加一些额外的保障。这样,我们的养老生活才能更加安心、舒适,真正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毕竟,养老是我们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早做打算总是没错的。
想知道对此你是怎么看的,最重要你是怎么选的?欢迎评论区留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