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苏省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视同缴费标准及计算方法


  1. 企业退休人员视同缴费标准与计算方法


  江苏省企业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标准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1995年12月31日之前参保:视同缴费年限为1995年底前的缴费年限,缴费指数为1995年底前的平均缴费工资指数。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1995年底前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1995年底前缴费年限 × 1.2%。


  ·1996年1月1日之后参保:视同缴费年限为全部视同缴费年限,视同缴费指数通常为1.0。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1.2%。


  2. 机关事业退休人员视同缴费标准与计算方法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计算方式与企业退休人员有所不同,主要体现在缴费指数的确定上。机关事业单位的视同缴费指数通常根据岗位职务指数、薪级、级别指数等综合计算,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过渡系数(通常为1.2%-1.4%)。


  3. 对退休金的影响


  视同缴费年限和缴费指数的差异直接影响过渡性养老金的计算结果。企业退休人员的缴费指数通常较低,而机关事业单位的缴费指数较高,导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普遍高于企业退休人员。


  二、2024年1月过渡性养老金改革前后的变化


  1. 改革前的视同缴费标准与计算方法


  改革前,江苏省企业退休人员的过渡性养老金采用老办法计算,即通过推算账户储存额除以120得出每月过渡性养老金。例如,推算储存额为60000元,则每月过渡性养老金为500元。


  2. 改革后的视同缴费标准与计算方法


  2024年1月起,江苏省过渡性养老金计算采用新办法,与养老金计发基数挂钩。新办法的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 = 养老金计发基数 × 视同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1.2%。


  3. 改革对退休金的影响


  改革后,新办法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普遍高于老办法。对于新办法高于老办法的部分,江苏省设置了3年过渡期:2024年发放差额的40%,2025年发放70%,2026年及以后发放100%。


  三、江苏省与上海、浙江、广东的视同缴费政策对比


  1. 上海视同缴费政策


  上海的视同缴费指数通常按140%计算,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时上年度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 指数化缴费基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1.4%。


  2. 浙江视同缴费政策


  浙江的视同缴费指数一般为140%,计算公式与企业退休人员类似,但缴费基数较高,导致过渡性养老金水平相对较高。


  3. 广东视同缴费政策


  广东的视同缴费计算方式较为复杂,综合考虑1998年6月前的平均缴费指数和视同缴费年限,计算公式为:


  过渡性养老金 = 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 × 1998年6月前平均缴费指数 × (视同缴费年限 + 1998年6月前实际缴费年限) × 1.2%。


  4. 江苏省的特点


  江苏省的视同缴费政策在改革后与全国接轨,采用新办法计算过渡性养老金,并设置了3年过渡期,确保退休人员待遇平稳过渡。与上海、浙江、广东相比,江苏省的视同缴费指数较低,但计算方法更加透明和科学。


  四、总结


  江苏省企业退休人员与机关事业退休人员的视同缴费标准和计算方法存在显著差异,主要体现在缴费指数的确定和计算公式上。2024年1月的过渡性养老金改革使江苏省的视同缴费政策更加科学合理,并通过3年过渡期确保退休人员待遇平稳过渡。与上海、浙江、广东相比,江苏省的视同缴费政策更具透明性和公平性,但缴费指数较低,导致过渡性养老金水平相对较低。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您的养老金故事,共同推动养老金制度的完善。(图片取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