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东莞市公安局


  “我现在就去自首”


  塘厦一女子不堪重负


  激动地对着电话喊道


  ……


  这位姓张的女士究竟犯了什么事?


  听小编一一道来


  5月7日中午,住在塘厦镇四村社区的小张接到了自称是“通信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称小张在深圳盐田办理的手机卡涉嫌一起非法案件,可以联系盐田的警察报警,并给了她一个“警察”的办案QQ号。


  看似善意的提醒


  后面却引出了“主力军”


  “盐田公安局”闪亮登场


  01 追查系统搜到自己


  担心的小张急忙添加了这个盐田“警察”的QQ,然后获知自己还涉嫌“洗黑钱”,打开对方提供的“犯罪追查系统”里,搜索案件编号和身份证号,真的出现了自己的涉案信息,这下小张更慌了。


  “追查系统”里搜到的涉案信息(网络图)


  接着,“警察”让小张添加“公安局队长”的QQ号,进行进一步的调查。


  没想到,骗子装备齐全,一个演民警,一个演队长,说要和小张核对情况,套取小张所有账户存款和流水情况,又说她名下账户流水太乱查不清楚。


  02 “安全防护”一点都不安全


  “队长”发来一个链接,要求小张点击下载“安全防护”APP。下载后需要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号和银行卡支付密码。


  这种情形下,已经相信他们是真警察的小张,按照指示:先是打开手机拦截信息电话功能和信息电话自动转接功能;然后将银行卡、支付宝、微信钱包的钱都转到刚刚填写的银行卡中。


  这时,“队长”又称小张的银行卡余额不够,需要更多流水才能帮她清洗嫌疑。于是小张就向朋友借钱,甚至是到网贷软件上贷款。连同借贷的1万7千元,小张将共计81800元都转入了自己的银行卡中。


  03 “自首”才发现真相


  转完钱后,“队长”告诉小张,等到18时30分之后,如果她没有嫌疑的话,钱就会退回给她。


  结果小张最后都没有收到消息,咨询队长、警察时都没有得到回应


  对方不回应


  让小张感觉很不是滋味


  想着自己没干过亏心事


  于是心一横


  决定先到派出所“自首”


  找警察把话说清楚


  于是便有了开头这一幕


  塘厦派出所民警接到报警后,立即到达小张的住处,听完小张的描述后,断定这是一起冒充公检法诈骗案件。民警让小张下载手机银行查看自己的银行账户情况。小张一查才发现,自己银行卡里的8万多元已经被转走。


  无独有偶,前两周,


  居住在大坪社区的胡女士也遇见了


  类似“冒充警察办案”诈骗


  同样的,她也下载了“安全防护”APP


  4月26日11时许,在塘厦镇大坪上班的胡女士接到了老家“公安局民警”的电话,对方称其涉嫌参与一宗金融诈骗案,要求胡女士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制作笔录。


  胡女士回到出租房,对方又发来一张“协查通知公文”,上面准确地显示胡女士的姓名、身份证号、住址等信息。胡女士渐渐开始相信对方,按照对方的指示,下载了“安全防护”APP,并填写银行卡账号和密码。此时,“警察”让胡女士自拍一段视频,并且将对方告诉她的验证码输入到“安全防护”APP里。


  后来看到出租房门外的反诈宣传单张,胡女士才发现自己是被骗了,查询手机银行发现自己卡内98000元已经被转走。


  小编叫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你不下


  骗子随便发个链接让你点就点?!


  莫非再优秀的宣传


  都敌不过骗子一句鬼话?


  诈骗“剧本”揭秘


  01


  取得受害者的信任。骗子非法获取受害者的个人信息,从而取得受害者信任,然后冒充公安局、检察院、社保局、通信管理局等的工作人员,以受害者涉嫌犯罪为由要求配合调查。


  02


  强势震慑控制受害者。骗子通过严肃谨慎的语气,强势震慑并控制受害者,利用受害者急于自证清白或挽回损失的心理,配合所谓的调查。


  03


  软硬兼施恐吓受害者。为了让骗局更加逼真,骗子甚至会出示假的“通缉令”,受害者因为内心恐惧而对骗子深信不疑。


  04


  为受害者“指出明路”。骗子声称可以帮助受害者洗脱罪名,要求受害者将银行卡内的存款,转入其所谓的“安全账户”,甚至诱导受害者与外界隔绝联系进行“洗脑”,然后骗取受害者的账号、密码等,或者要求受害者安装不明APP、登录指定的网站填写信息、申请网贷、扫码付款、提供验证码等,几句话就能让受害者“倾家荡产”。


  警方提醒


  1、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微信做笔录。


  2、公检法机关不存在“安全账号”,没有资产清查或自证清白的程序,不会让市民转账汇款,更不会要求去贷款平台提现。


  3、不下载来源不明的软件,不点击陌生链接,不随意填写个人信息及银行卡账号、密码、验证码。


  来源:塘厦公安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