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卡片服务大民生——社保卡“一卡通”建设按下“快进键”,已开通105项全国服务和千余项属地服务
手拿社保卡,能享受到哪些服务?
“不仅能看病、买药、领取养老金,还能就餐、坐公交、逛景区!”如今,越来越多的群众发现,社保卡的服务范围越来越广、应用场景日渐多样,逐渐延伸至民生领域的方方面面。
这得益于社保卡“一卡通”建设的加速推进。为给老百姓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基本公共服务,近年来,人社部门紧跟时代步伐,响应群众需要,上下同心推进“一卡通”建设,取得了累累硕果。截至2024年底,全国社保卡持卡人数达13.89亿,其中10.70亿人领用电子社保卡,全国社保卡服务平台和“一卡通”服务专区建成,已开通105项全国服务和千余项属地服务。
直面需求,服务更有温度
社保卡是国家民生服务的基础性载体。自1999年全国第一张社保卡在上海发出,迄今已有20余年。从第一代支持医保结算,到第二代加载金融功能,再到第三代居民服务“一卡通”,20多年来,社保卡面向群众所需所盼,几番迭代升级,努力为群众提供越来越有温度的服务。
扩展服务渠道,让“一卡通”触手可及。在浙江义乌,市民陈连英通过银行的政务服务自助机,几分钟就补领了一张社保卡,“有了‘社银通’合作网点后,办业务不用再专门跑到人社大厅了,除了申领社保卡,政务服务自助机还能‘一站式’办理退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等业务。”为最大程度方便群众办事,人社部门不仅将人社业务下沉到银行等服务网点,还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APP、社保卡服务银行APP等渠道在线向群众提供“一卡通”服务。截至2024年底,全国已开通400多个线上服务渠道。
聚焦重点群体,上线亲情服务、适老化服务。打开电子社保卡小程序,添加亲情账户,短短几分钟,陕西宝鸡市民魏先生就为母亲办理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申请业务,“亲情服务既能帮年迈的父母办业务,也能给孩子领取电子社保卡,就医时直接扫码支付,太贴心了!”针对“一老一小”用卡需求,社保卡上线“亲情服务”“长辈版”功能,量身定制养老金领取、养老待遇资格认证等系列服务,并开通居民服务“一件事”专区,不少群众感慨:“‘一卡通’服务越来越暖心。”
开展特色活动,加大普及力度。“在‘黔西南人社’公众号上看到了这个活动宣传,才知道用社保卡支付民宿住宿费,可在原价基础上打七折,力度很大,希望以后多推出此类活动。”去年,贵州黔西南州开展的“社会保障卡指定消费商户”优惠活动受到群众广泛好评。为破解部分群众对“一卡通”知晓度不高等问题,使“一卡通”真正融入百姓生活,各地纷纷推出便民惠民活动——
安徽推出“居民服务‘一卡通’ 皖美约会长三角”,山东开展“社会保障卡 惠享山东行”,河南打造“助农年货节”,湖南推出“湘聚一卡 相伴一生”,青海组织“社保卡伴您过大年”“暖心社保卡 爱在重阳节”等系列活动……一个又一个特色亮点做法落地开花。
拓展功能,应用场景日益丰富
去年以来,湖北襄阳退休群众惊喜地发现,办理退休手续时,可直接使用社保卡领取住房公积金,无需再持退休证到公积金部门办理提取手续。企业群众纷纷点赞:“一卡在手、一键操作,小卡片用处很大!”
这是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各地成立“一卡通”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积极探索社保卡在政务服务、就医购药、文旅出行、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发放、养老服务等领域应用,努力提升群众用卡体验。
在安徽宣城市人民医院,李娟娟正带着孩子看病拿药,“以前去每家医院都要办一张就诊卡,全家的卡数不胜数,麻烦又容易丢。现在只要带一张社保卡,全市医院都能用,太方便了。”借助社保卡“一卡通”建设,宣城市打通各部门数据体系,在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全面推进社保卡与安徽码、电子健康卡、医保码融合互认全流程就诊结算应用,大大改善了“一院一卡、一人多卡、互不通用”的情况。
“一卡通”不仅让就医购药更便捷,文旅出行也更畅通。近日,南京博物院闸机入口处,不少人选择刷社保卡入馆参观,“景点畅游、交通畅行,手持一卡就能说走就走!”如今,江苏省人社厅和文旅厅协作,打通了社保卡在4A级以上重点旅游景区、市级以上公共文化场馆的刷卡通道,实现文旅“一卡通游”、交通“一卡通乘”、校园“一卡通行”等。
目前,全国238个地市实现持社保卡乘坐公交地铁,242个地市可持社保卡借阅图书、进博物馆等,242个地市可持社保卡扫码入园、进景区。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为帮助高校毕业生就业,浙江温州创新打造“学社里”应用,将大学生就业服务纳入社保卡“一卡通”服务范围。“‘学社里’能一键生成简历、获取荐岗信息,还能开展技能培训、发放技能提升等补贴,很实用。”在“学社里”的助力下,温州大学不少毕业生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从单一功能到一卡通用,社保卡应用日益丰富、愈发便捷。去年12月,人社部将外国人工作许可信息也加载到社保卡上,为来华工作的外国人提供工作许可信息相关服务和“一卡通”服务。
加速推进,区域“一卡通”成效初显
“要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率先实现‘同城待遇’。”2020年8月20日,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这样强调。
总书记的殷殷嘱托,透出浓浓的人民情怀,也为区域“一卡通”建设按下了“快进键”。
建章立制,为区域“一卡通”提供法治保障。申领、激活、补换等社保卡服务事项“川渝通办”,天府通办、渝快办、四川人社APP、重庆人社APP等社保卡应用“川渝通用”……去年,四川、重庆协同立法出台社保卡“一卡通”条例,建立区域联席会议机制,从法治层面推动区域共建共享。除川渝两地外,长三角三省一市、京津冀等地也携起手来,协同立法出台助力区域“一卡通”建设。
打破地域限制,加速推开“同城待遇”。“以前在北京看病需要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很多,现在京津冀地区一卡通用,不用备案就能享受医保报销待遇!”体验了一把“一卡通结”的便利,来自天津的张先生连连称赞。为满足群众跨地区服务需求,京津冀聚焦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就医、养老等领域,将更多事项纳入区域“一卡通”服务范围,现已实现6.4万家医疗机构“一卡通结”、25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3900余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等。
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在一体化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目前,以长三角、京津冀、川渝以及广东、广西、海南为代表的区域“一卡通”初步建成,部分应用场景初步实现“同城待遇”。
2024年,人社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建设的通知》,明确到2027年,基本实现全国“一卡通”。“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增强跨地区用卡的区位优势,持续深化省级‘一卡通’,大力推进区域‘一卡通’,逐步实现全国‘一卡通’,推动更多服务应用实现‘同城待遇’。”人社部信息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小卡片服务大民生。随着社保卡“一卡通”的不断深化拓展,未来,群众将收获更多实实在在的便利。(孙家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