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变化,让不少灵活就业人员关心自己要多交多少钱。过去缴满15年就能领养老金,现在部分地区已经调整为20年。多出来的5年缴费,会不会带来更大的经济压力?今天就来算一算这笔账。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为何调整?


  过去,养老保险最低缴费年限为15年,满足条件后,退休后可以按月领取养老金。近年来,部分省份调整政策,要求缴满20年才能领取养老金。例如湖南、云南等地,已经将灵活就业人员的最低缴费年限调整至20年。


  这项调整,主要是为了提高养老金的统筹能力。随着老龄化加剧,养老基金的支出压力增加,适当延长缴费年限,可以让参保人获得更稳健的退休收入,也有助于社保基金的可持续运行。


  灵活就业人员多交多少养老保险?


  灵活就业人员缴纳社保,一般是按照当地上一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一定比例缴费,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通常为20%。


  假设某地社平工资为8000元,最低缴费基数按60%计算,则每月缴费金额如下:


  缴费基数:8000 × 60% = 4800元


  养老保险缴费:4800 × 20% = 960元/月


  一年缴费:960 × 12 = 11520元


  15年总缴费:11520 × 15 = 172800元


  20年总缴费:11520 × 20 = 230400元


  增加的5年缴费:115200元


  这样算下来,灵活就业人员多缴5年养老保险,最低需要多支付 11.52万元。


  如果是在社平工资较高的城市,例如上海,2024年的社平工资约为12000元,最低缴费基数为7200元,每月养老保险缴费为1440元,5年要多交 86400元,20年总缴费达到 34.56万元。


  不同城市的社平工资不同,多缴的金额也有所不同,但普遍都在 8万~12万元之间。


  多缴5年,养老金能多领多少?


  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越长,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就会更高。养老金的计算方式,主要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


  基础养老金:按照全省社平工资的一定比例计算,缴费时间越长,比例越高。


  个人账户养老金:由个人账户累计金额除以退休年龄对应的计发月数得出,缴费年限越长,账户累计金额越多,每月领取的金额也会增加。


  假设缴满15年后,退休时养老金为2500元/月,多缴5年后,养老金可能增长到 2800~3000元/月。


  如果按照每月增加 300~500元 来计算,退休后10年左右就能把多交的部分拿回来。活得越久,享受的收益就越多。


  缴满20年对不同人群的影响


  年轻人影响较小


  刚开始工作的年轻人,退休时普遍能超过20年的缴费年限,因此政策调整影响不大。


  中年人压力较大


  已经缴满15年、即将退休的人,需要额外缴费5年,短期内经济压力增加。如果年龄较大,工作收入不稳定,可能会感到负担加重。


  灵活就业人员负担更重


  没有单位承担社保费用,完全依靠个人缴费的灵活就业人员,短期内支出增加较多。对于收入不稳定的人群,可以考虑按最低基数缴费,减少经济压力。


  多缴5年,值不值得?


  从经济角度来看,5年多交的10万元以上,换来退休后每月多领几百元的养老金。如果退休后活到80岁甚至更久,长期来看仍然是划算的。


  从保障角度来看,养老金是稳定收入来源,不受市场波动影响,缴费年限长,未来领取的养老金也更高。


  如果预算有限,建议按最低基数缴费,确保未来有基本的养老金保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可以适当提高缴费基数,提高养老金待遇,让退休生活更有保障。


  对于已经缴满15年但未到退休年龄的人,继续缴满20年是更稳妥的选择,未来领取的养老金更高,也能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