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缴费中断了,补交的路却并不简单!你知道?如果你错过了缴费时机,不仅要承担滞纳金,甚至有可能连应得的权益都无法补上。到底是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那些让人心痛的社保补交真相!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社保的缴纳行列中,但也有一些人因为自身原因,造成社保缴纳的中断,这时候可能就会面临无法申请补交的情况。


  社保中断缴费后,是可以进行补交的,但企业和个人都要承担滞纳金,也就是在补交时,需要额外支付一定的费用。


  滞纳金是按照欠缴金额每天加收5%来计算的,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中断缴费的时间较长,那么滞纳金费用可能会高于本金,甚至达到数倍之多。


  例如,某企业欠缴1万元社保,如果在10年后补交的话,滞纳金可能达到18250元,远超本金。


  而且,由于现在社保已经和个人的养老、医疗等息息相关,所以即使个人能够补交滞纳金,也未必能拿到相应的社保权益,这也导致了很多企业和个人都对社保补交望而却步。


  了解社保政策和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不仅能帮助企业规避社保补交可能带来的损失,还能帮助员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为了避免出现滞纳金问题,用人单位应当对社保缴纳保持重视。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五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未按规定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可以责令其限期补缴。


  所以企业应该定期对社保缴纳情况进行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解决,以免出现更大的损失。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城市也可能减免部分滞纳金。例如,有些地方可能会在疫情期间减免部分滞纳金,而在平时,也有些地方可能会出台一些优惠政策。


  企业也应该对当地社保政策保持关注,以便及时了解最新的信息,从而制定合理的缴纳计划,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个人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应当确认合同中关于社保缴纳条款的明确性。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约定时间足额缴纳社保,员工可以要求其履行合同,并补缴相应的社保费用。


  如果用人单位不予理睬,员工可以向劳动保障部门投诉,用人单位仍不改正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员工已退休或即将退休,就算没有按时缴纳社保,也不能进行补交,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就要对社保缴纳条款进行确认。


  社保滞纳金是由用人单位承担的,是不允许转嫁给员工的。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六十条规定,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由用人单位承担,不得转嫁给职工。


  而且,员工在工作期间也应当是用人单位的“员工”身份,而不是“用工单位”的身份,所以用人单位都应该按照法律规定为员工缴纳社保,而不是让员工为滞纳金买单。


  社保中断缴费的情况其实是非常常见的,有些企业因为经营不善等原因,也会出现社保欠缴的情况。


  而对于个人来说,由于跳槽、失业等原因,也可能无法按时完成社保缴纳。


  在新冠疫情期间,更是有很多企业都出现了经营危机,无力继续为员工缴纳社保,这些情况都导致了社保中断缴费的发生。


  根据《社会保险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后,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和法律规定,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照规定足额缴纳社保,劳动者可以要求其补缴,也可以向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投诉。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个人已退休或者即将退休,就算用人单位未按时缴纳社保,也不能进行补交,在签订劳动合同前,就要确认好合同中有关社保缴纳的条款。


  中提到的社保滞纳金和权益问题,真的是让人揪心!大家在签合同的时候一定要擦亮眼睛,确认好社保条款,避免后续麻烦。如果你也有类似的经历或者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故事,别忘了点个赞支持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