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下半场最值钱的不是存款,而是这三张"存折"》
人老了,什么最重要?不是银行卡里的存款,不是子女光鲜的成绩单,而是这三本常被遗忘的"人生存折"。
去年台风"海葵"过境那夜,住在荔湾骑楼里的陈伯险些丢了性命。这位教了四十年书的退休教师,公积金账户余额比珠江新城的楼价还漂亮,却在胸闷气短时抖着手按错了急救电话。最后是楼下凉茶铺的老板娘阿珍,闻见楼上飘来的跌打药酒味不对劲,抄起竹梯撬开了老式趟栊门。您瞧瞧,攒了一辈子的钱财,紧要关头竟比不上一句"陈伯今日冇来饮廿四味"的惦记。
【第一张存折:灵光的脑瓜子】
越秀山脚晨练队伍里有位李阿婆,八十高龄还在学手机支付。上月接到"孙子被绑架"的诈骗电话,老太太不慌不忙打开视频:"衰仔,你要真出事,东濠涌打麻将的七姑八姨早把我微信轰炸了!"反观西关大屋的赵伯,遇到同样骗局,差点把养老钱汇进骗子账户。这年头,脑子不常擦洗就像老式算盘,珠子再多也算不清账。分得清养生讲座里的"仙丹妙药",识得破理财顾问的"一本万利",才是老人家安身立命的本事。
【第二张存折:温热的人情网】
泮塘社区的何伯九十三岁了,每天拄着酸枝木拐杖去榕树头听粤曲。问他:"耳背了还凑什么热闹?"老人呷着普洱茶笑道:"卖鸡仔饼的容姨知我血糖高要少糖,通渠店的陈师傅记得我降压药得饭前吃。"去年全员核酸时,居委会发现个现象——常去茶楼"一盅两件"的老人,面色红润得像文火慢炖的老火汤。您细品,晨练时帮你收衣服的街坊,菜市场留最新鲜黄脚立的鱼贩,保安小哥端来的猪脚姜,这些细碎温情比空调暖气更暖人。
【第三张存折:敞亮的心气劲】
上下九骑楼底下有位"钟表辉",七十五岁还在修古董怀表。有次见他捧着年轻人送的感谢卡,笑得眼角的皱纹都在发光。要我说,这老爷子脸上的神采,比他年轻时数钞票的模样更精神。中山大学研究显示,保持创造力的老人认知衰退风险低四成。您看沙湾古镇教孩子写毛笔字的冼婆婆,荔枝湾教划龙舟的权叔,哪个不是越忙越利索?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就像三伏天喝下冰镇茅根竹蔗水,从喉咙甜到脚底板。
站在珠江边回望人生,年轻时拼命积攒的财富,不过像白云山溪涧里的鹅卵石,看着圆润摸着寒凉。真正撑得起晚霞满天时分的,是转得动的脑筋、织得密的人情、烧得旺的心火。正如佛山百岁老人黄婆婆常说:"日子要像煲艇仔粥,日日滚新鲜。"要我说,人生下半场贵在"生猛"——头脑活泛似西关大屋的满洲窗,人情鲜活如早茶楼的虾饺,心气敞亮若珠江上的粼粼波光。各位老友记,你们说是不是这个理?#老年人##健康##人生下半场最重要的是什么?#???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