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河口市地税局零差错的“票据姐”
通讯员 王双全 韩思军 赵胜
每天核对300多组数据,每月核查6000余张票据,每年经手3亿多元社保资金。15年来,始终保持零差错!她就是人称“票据姐”的老河口市地税局社保综合管理员邵炳华。
多出来的4分钱
邵炳华忙碌的一天往往是从票据开始的。她需要对银行代收社保资金的每一张单据进行复核、分类、汇总,再与社保部门进行数据核对、信息交换,待税票与资金细目一分不差,再与财政部门进行票据交割。
常年的伏案工作,只改变了她眼角的纹路和鬓间的发丝,却从来没有撼动她对工作严谨细致的态度。
“社保费征收是个单调繁琐且极易出错的工作,邵大姐始终心细如丝,哪怕一点小错漏都逃不过她的火眼金睛。”老河口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社保基金工作人员李海明说。
去年10月,邵炳华通过数据系统查看上月汇总数据,发现系统多出了4分钱,她立即联系人社局进行核实,同时将本月近万张社保费征缴票据逐一查对,经过多番查实,她找出了背后的原因。
原来是银行在测试新的交费系统,用POS机缴费四次,每次1分钱,所以系统账面就多了4分钱,当时并没开票,造成有账无票。
在邵炳华的办公桌上,除了一摞一摞的票据,最显眼的就是三个不同用途的笔记本,为怕忘记票据核查的关键数据或事项,她每天都将关键数据等情况记在笔记本上。“绿的、红的、黑的”字迹颜色交织,“大框、小框、横线、竖线”写满了邵炳华工作的细心。
架着双拐查票据
邵炳华注重学习,喜欢琢磨,对业务十分精通,窗口办税人员不懂的业务就找她咨询,甚至有周边县市的同行来找邵炳华,她赢得了“活词典”、“政策通”的美誉。
去年4月,邵炳华突遇车祸,左腿被摩托车撞成三处骨折。她竟然强撑着身子,要肇事司机架着她,一步一步挪到单位,忍着疼痛坚持先把手头工作做好交接再走。“一天不把工作做好,就一天睡不着踏实觉。”确诊右脚三处骨折后,邵炳华躺在病床心里却时刻牵挂着手上的工作。她主动提出要继续工作,坚持在病床上核查票据,以分担代班同事的工作压力。
住院治疗没多久,因记挂工作,邵炳华又匆匆出院。她脚上缠着绷带到地税窗口上班。上楼下楼请同事帮助搀扶,吃饭请同事带,常常因为腿部疼痛整夜难以入睡。但她再累再难,始终打起精神出现在地税窗口,以乐观的心态,用满腔的热情,投入到社保征收工作中。
15年来,邵炳华只出过两次远门,一次是陪儿子上大学报到,另一次是陪儿子参加公务员面试,连公休假都没有一次完整休过。
邵炳华时常提醒自己:“不学习就会退步,退步就会被时代淘汰。”去年10月,全省地税部门核心征管软件(升级版)正式上线,由于个人代征社保模块功能的欠缺,邵炳华手中积压了逾2000份社保票证无法录入网络系统。为使数据在网络上尽快得到反馈,她挨个与兄弟部门沟通,在一遍又一遍地失败推翻重来的实验过程中,老河口市地税局在全襄阳市率先实现系统升级并录入首笔个人社保费数据。
绝不让老百姓吃亏
今年5月中旬,友谊路社区李大爷交了社保费,但没有及时录入系统。邵炳华发现后,立即向分管领导报告有关情况,并主动联系到友谊路社区工作人员核实,和社保局的人员一同赶到社区,查实后,及时将老人的社保数据录入系统。李大爷得知税务部门上门核实情况,一连说了好几个“想不到”。
类似这样的情况邵炳华遇到太多。“我们的工作权小责大,如果对数据马虎,群众利益就会受到损失。”邵炳华说。
邵炳华的责任心是出了名的。2004年,她轮岗至税费征收窗口,一次恰逢申报期和年末,邵炳华仅当天就收到现金35万元。在加班为纳税人办理完所有业务后,巨额现金让邵炳华一步也不敢远离,她当即联系领导,等待银行协助,她亲自将钱款递交给银行的工作人员,并将其放入保险箱后,才舒了一口气,饥肠辘辘地回到了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