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接待大量的志愿者代配药!承担起新冠救治定点医院治疗的周浦医院又在这里为居民用药保障开足马力_0
位于康沈公路的周浦医院康桥门诊部面积不算大,诊区是一幢三层楼的街面房子,平常的开诊的时间以周末、双休为主,方便上班族和上学的孩子们就诊。3月23日起,这个小小的门诊部直接转型升级,天天开诊,并增加了心内科、内分泌科等内科门诊,承担起了疫情防控期间周边居民的药品供应保障工作。
上午十点不到,周浦镇果园居委会工作人员小宣拎着一个马夹袋来到周浦医院康桥门诊部,里面装的正是居民们的“健康托付”。
小宣从3月26日起就住在居委会了。办公桌、行军床、沙发,都可以是志愿者晚上睡觉的地方。随着封控时间的延长,居民们各种生活用品的需求也多了起来,其中,配药的需求越来越明显。
为了解决居民的这一难题,居委会的志愿者就承担起了代配药的工作。
虽然大家平时多多少少都给家里老人配过药,可真的轮到为这么多居民代配药,着实是个考验。就拿收集配药需求来说,有些居民写了小纸条,有些给了空的药盒,有些是要根据医保卡上的记录“再来一单”;再说挂号配药,一些老人对吃什么药是有“执念”的,厂家、品规、包装都要求与以前的一模一样;配完药回到居委会,还要把费用和药品再仔细清点、核对一遍,最后再挨家挨户送上门。
从收集配药需求、到挂号开药、再到发给居民,一个流程下来,少则半天,多则一天。小宣说,虽说“配药员”很累很辛苦的,但是,居民对我们志愿者的工作很认可,拿到药的时候总是一个劲地说谢谢。
一些居民表示,
他们在网上看到不少配药的攻略,但是现在因为快递的问题,操作起来并不顺利,只能请他们代劳。
有些药在附近的小医院配不到,志愿者就要不得不多跑几家医院。周浦医院康桥门诊部为居民准备的药品种众多,成了居委会志愿者代配药的首选。
这场疫情攻坚战把周浦医院药学部团队都锻炼成了“一专多能”的多面手,既要保障好医院本部的工作,要积极参加核酸采样、医学隔离点的工作。
周浦医院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陈敏告诉记者,
3月22日起在康桥门诊部增设部分内科门诊,制定基本药品目录,整理场地,联系供货厂家配送,与兄弟科室一起忙了一天一夜,于3月23日早上8点准时开诊。
一个月不到的时间,门诊部的药房已经两次拓展场地,第一次是运行保障部让出了员工休息室,第二次是眼科主任拿出了他的专家诊室,药品也从一开始的20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300多种。
周浦医院门诊部的药房不比医院本部的药房,没有自动发药机,全靠手工配发。当班药师们每天忙到飞起,十多个平方的药库,一天下来微信步数都超过10000步。
前来配药的人中,以社区的志愿者居多,他们每人少则七八本医保卡,多则几十本,最多的一次是一位来自新场镇的志愿者,足足有160本,回去的时候,我们一起帮他把药品抬上车,塞满了整个车厢。
周浦医院眼科主任马晓昀指出,
周浦医院眼科在康桥门诊部开诊一年多了,基本上每个周末会到这里来。最近随着疫情防控任务的增加,除了日常的诊疗工作,他还要和其他医生经常参加核酸采样。门诊部也随之转型,每天要接待大量的志愿者来代配药,挂号量达到五六百人次,服务的人群覆盖周浦、康桥、航头、新场等区域。
“这段时间,我们虽然非常辛苦,但是大家对我们的信任,也给了我们更大的动力。”马晓昀记得,就在门诊部刚刚转型的第二天,他去果园居委的一个小区采样,一名志愿者让我帮忙,他们居委有位居民肾功能不全,需要在家中做腹膜透析的,附近的医院都没有这个药,急得不得了,他马上把这个需求带回来。不到三天,病人的这个需求就解决了。还有一位居民在小区封控前在周浦医院做了青光眼联合白内障手术的,需要在两周后到医院进行术后复查。经过协调,这位居民拿到了居委会“出门证”,到康桥门诊部眼科来顺利复诊。
周浦医院院长李明表示,作为区域性医疗中心,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保障好居民的合理用药需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鉴于医院本部的功能转变,立即发挥康桥门诊部的作用,增加门诊科室,优化服务流程,做好居民的药品供应。
同时,周浦医院发挥医联体优势,加强与街镇和居委的对接,及时传递信息,了解居民需求,一方面,在医生工作站开通“跨科开药”功能,让“专科”暂时变身“全科”,让居民和志愿者们少排队、少等待;另一方面,重点关注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落实好慢性病长期处方,优化工作流程。
周浦医院还发挥互联网医院的作用,引导市民朋友通过医院的微信服务号登录互联网医院, 每天都有医生在线提供的互联网诊疗服务,包括在线复诊、在线续方、药师审方等。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