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


  记者从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获悉,


  青岛公积金将再有小调整。


  在推行存量房单纯住房公积金贷款


  “带押过户”业务的基础上,


  不断拓宽业务办理范围,


  自2023年8月3日起,


  正式开展存量房住房公积金


  组合贷款“带押过户”业务。


  开通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带押过户”,放开了买卖双方贷款类型的限制,既支持卖方“带押”出售存在组合贷款的住房,也支持买方申请组合贷款购买“带押”房屋,为职工购房提供更多渠道和资金保障,进一步扩大了住房公积金低息贷款受益面。存量房“带押过户”采用双预告登记模式,卖方无须先行还贷,在不解除房屋抵押状态的前提下,即可完成存量房过户、再抵押等房屋交易流程,有效降低交易成本。


  目前,开展存量房住房公积金组合贷款“带押过户”业务的银行有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和青岛农商银行。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为了响应相关政策,


  服务广大市民,


  青岛公积金举措频出。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调整<<

  7月1日起,


  青岛住房公积金缴存基数进行调整。


  上限提高至31015.25元,


  下限保持不变,


  七区为2100元,三市为1900元。


  3月31日,


  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正式推出


  存量房住房公积金贷款“带押过户”新模式。


  新修订的《青岛市住房公积金提取管理办法》


  去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足职工日趋多样的住房消费需要,


  更加有力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解答<<

  公积金贷款购房相关事宜,


  多位网友曾在青岛政府信箱留言咨询,


  青岛市住房公积金中心详细答复。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问:夫妻双方暂时没领结婚证,可以使用双方的公积金购房吗?


  答复:经沟通得知,您现在未婚,工作人员告知只能单方办理公积金贷款购房;如您已婚,办理公积金贷款时需要提供结婚证原件。


  问:公积金已使用过一次,目前已还清,如果在市内买第二套二手房,公积金可贷额度是多少?


  答复:根据《青岛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的规定:职工购买二套住房的,贷款额度不超过房屋总价款的60%,首付款比例不低于40%。购买家庭第二套住房申请公积金贷款的,贷款利率按同期公积金贷款利率的1.1倍执行。第二套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5年以下(含5年)和5年以上利率分别不低于3.025%和3.575%。购买家庭第二套自住住房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政策保持不变,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60万元;借款申请人仅本人符合申贷条件的,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为36万元。您或关注“青岛公积金”微信公众号-智慧网厅,或登录青岛公积金官网(www.qdgjj.com),开通个人专业版,登录后可测算贷款额度,但最终贷款额度需提交相关贷款资料到申贷公积金管理处审核确定。


  问:无租赁住房备案是否依旧按照每年提取一次最高8400元的标准,还是可以按照现行管理办法,可以每个月提取一次,最高不超过本市规定最高限额?


  答复:租赁住房可按月申请提取,已租赁提取过的月度不得再次以租赁情形申请提取。职工未提供已登记备案租赁合同的,应自当前月份开始申请提取,提取金额不得超过本市规定的提取限额。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问:我现在正享受着国家的租房补助,我还可以从公积金里面提取租赁公积金提取吗?


  答复:经沟通,来话人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无自有产权住房且租赁本市住房,未办理房屋租赁备案凭证、房租发票,现需要租赁提取定额8400元。工作人员告知连续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满3个月,本人及配偶在本市行政区域内无自有产权住房且租赁本市住房的。可通过住房公积金网上营业厅(个人专业版)或微信公众号智慧网厅自助办理租赁提取手续,每年提取金额不超过8400元。


  问:本人目前在北京正常缴纳公积金,户口在青岛平度,请问能否在青岛用公积金申请贷款买房?如果可以贷款买房,将来我工作地转到青岛,并在青岛开始缴纳公积金,还款账户如何切换?


  答复:经沟通得知您为青岛本市户籍,未婚,在其他城市就业并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在职职工,咨询办理异地公积金贷款相关政策,工作人员告知根据青岛公积金贷款政策规定,您符合申贷条件,单方公积金最高贷款额度为50万。购买我市国有土地产权的自住住房时,可持就业地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出具的证明材料,向青岛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申请人办理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须符合我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条件和住房公积金申贷缴存标准,且申请人在其他城市缴存地未使用过住房公积金贷款。如您将来工作地转到青岛,可将异地公积金转入青岛公积金中心,需要您在青岛有工作单位且需有6个月的缴存记录,可将异地公积金账户转入青岛继续缴纳。我中心此业务已开通掌上办理,如符合以上规定,可关注“青岛公积金”微信公众号,通过智慧网厅-更多功能-异地转入申请办理即可。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影响<<

  支持公积金支付首付款、


  允许“商转公”、


  多子女家庭享更高贷款额......


  公积金政策成为近两年


  各地促进楼市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线城市加入,提高多子女家庭公积金贷款额度

  根据中指监测数据,2023年以来,已有超百城出台政策超250次,其中超四成涉及公积金相关内容。


  目前,一线城市中,上海、深圳、广州等均提出针对多子女家庭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


  以上海为例,按照新政,自2023年5月1日起,符合上海市住房公积金租赁提取规定的多子女家庭,可按照实际房租支出提取住房公积金。符合上海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的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住房,最高贷款限额(含补充公积金最高贷款限额)在本市最高贷款限额的基础上上浮20%。


  这也意味着,符合上海市住房公积金贷款规定的多子女家庭购买首套住房,个人最高贷款限额为60万元,缴交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限额在上述限额基础上增加12万元;家庭最高贷款限额为120万元,缴交补充住房公积金的,最高贷款限额在上述限额基础上增加24万元。


  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则于4月28日发布关于公开征求《广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关于贯彻落实二孩及以上家庭支持政策的通知》意见的公告,其中提到,广州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家庭(至少一个子女未成年)使用住房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自住住房的,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上浮30%。


  更早前,深圳于今年3月印发的《深圳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规定》中提到,生育二孩及以上的多子女家庭(至少一个子女未成年)使用公积金贷款购买首套住房的,其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可以上浮30%。


  中指研究院认为,公积金作为长期住房专用储蓄,使用范围较为受限,目前仅能专用于居民住房相关款项,针对性优化其使用范围和使用方式符合大家对公积金的预期;同时,公积金政策指向性较强,有利于直接为真正有购房需求的居民提供支持,促进住房需求释放。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公积金政策成为近两年各地促楼市重要手段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指出,2021年下半年房地产行业进入深度调整期后,由于公积金政策惠及的城市多、范围广,政策优化调整可以更直接和普遍,因此优化公积金政策成为近两年各地支持房地产市场发展、促进需求释放的主要手段之一。


  据澎湃新闻不完全统计,仅5月以来,就有陕西汉中、湖北荆门、江西南昌、江苏苏州、江西景德镇、河北唐山、上海等地出台公积金新政。


  目前,仍有不少城市加入行列,从不同方面出台公积金新政促进楼市发展。


  5月11日,据河南省郑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官网,郑州市住房保障和房地产管理局与公积金中心联合印发《关于购买新建预售商品住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有关事项的通知(试行)》(郑公积金〔2023〕23号)。


  按照新规,自2023年5月18日起,拟认购郑州市中原区、二七区、金水区、管城回族区、惠济区(简称“市内五区”)新建预售商品住房,同时符合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条件的职工(包括买受人、配偶及共有人),可以按照流程委托郑州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预提住房公积金支付购房首付款。试行期暂定为一年。


  在此之前,广东潮州于4月24日实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五项措施,其中亦提及职工首次购房,且为本市一手商品住房的,夫妻双方可以凭相关材料到住房公积金办事窗口提取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


  合肥也于今年4月出台过政策,明确缴存人购买合肥市(含四县一市)新建商品住房的,可向合肥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申请提取本人及配偶账户内的住房公积金,用于支付购房首付款。


  此外,苏州对于在苏州大市范围内的(不包括工业园区)公积金缴存员工,首次住房公积金贷款按不超过账户余额的15倍(原为10倍)计算,但贷款额度上限不变,即个人60万元,双职工缴存家庭90万元;第二次办理住房公积金贷款按公积金余额的10倍(原为6倍)计算,贷款限额不变,即个人最高30万元,家庭最高50万元。同时,符合条件的购房者可以办理商转公业务。


  湖北荆门则提升单缴存职工家庭最高贷款额度,取消单、双缴存职工家庭最高贷款额度上限区别限制,单缴存职工家庭最高贷款额度由50万元提升至70万元,与双缴存职工家庭一致。


  中指研究院市场研究总监陈文静认为,多城市公积金支持“商转公”、提取公积金支付首付、灵活就业公积金试点等政策陆续出台,拓展了公积金的使用范围,盘活住房公积金,有利于减轻购房者置业压力,提振购房者置业情绪。同时,提高公积金贷款额度,也有利于降低购房者置业成本,或一定程度提振市场预期。此类政策力度虽相对有限,但多项政策的效果累计叠加,仍可对购房者置业预期和市场成交的恢复产生一定积极影响,特别是热点城市。


  资料图 视觉中国供图


各地楼市政策或继续优化

  从市场数据来看,根据中指研究院数据,2023年4月重点100城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积环比下降超20%,低基数下同比增长超四成,购房需求释放动力不足,短期市场仍存在调整压力。五一假期期间房地产销售整体表现平淡,代表城市成交规模较去年五一假期增长约25%,其中多个城市受低基数影响,同比增幅较大,但整体较2019年同期降幅仍超两成。在市场调整压力下,部分一二线城市调整优化公积金政策,改善市场预期。


  对于后期展望,中指研究院认为,短期房地产政策仍将保持宽松状态,稳定购房者置业信心和预期至关重要。二季度,前期已出台的保交楼、加大“三支箭”支持房企融资等政策有望继续落实到位。各地楼市政策或继续优化,如重点一二线城市库存较高的郊区,或按照一区一策原则,优化限购条件和认房认贷政策;结合生育政策,对多孩家庭的限购套数、首付比例、房贷利率、公积金贷款额度等给予支持;降低房屋交易税费等。


  大众报业·半岛新闻综合整理,素材来源:半岛新闻此前报道、澎湃新闻、青岛公积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