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屏全网的“深圳妲己女销售”:交了36个男友,还都住同一栋楼
你敢相信吗?一个名叫刘佳的女人,通过“恋爱买房”的套路,让36个男人在同一栋楼里背上了房贷!当深圳打工族阿姚发现自己只是女友“购房业绩”中的一环时,这场精心设计的骗局才被撕开一角。更令人细思极恐的是,法律竟拿她毫无办法! 这究竟是“爱情买卖”的新套路,还是房产销售灰产的冰山一角?
一、骗局复盘:当婚恋成了房产销售的“流量密码”
根据阿姚与36名受害者的自述,刘佳的套路堪称“标准化作业”:
人设打造:27岁温柔女白领,朋友圈晒健身、读书、厨艺,塑造“适婚女性”形象;
精准筛选:专挑25-35岁、月薪1.5万以上、无房无贷的深漂男性;
话术诱导:以“婚后需要稳定住所”为由,3周内带看惠州某楼盘,并以“首付3万返现”为诱饵促单;
法律规避:购房合同、贷款协议均由男方签署,全程不留书面承诺。
数据触目惊心:
涉事楼盘均价1.8万/㎡,每套总价约160万,刘佳团队佣金高达6%(单套9.6万);
按36套计算,该团伙获利超345万元;
受害者月供中位数4380元,叠加深圳租房成本,月支出超工资60%(深圳统计局2023年数据显示,制造业平均月薪仅8735元)。
二、行业潜规则:比骗局更可怕的,是“合法收割”
这绝非个案。2022年杭州某楼盘曝出“婚托购房”事件,23名销售假扮单身女性诱导客户买房;2023年佛山更有中介公司与婚恋平台合作,向会员推送“购房优惠对象”。这些行为为何屡禁不止?
法律专家指出三大漏洞:
情感欺骗≠合同欺诈:除非能证明女方虚构购房必要性(如伪造婚姻承诺),否则交易有效;
佣金模式无违规:按《房地产经纪管理办法》,中介获取佣金不设上限;
个人信息保护缺失:受害者因“自愿恋爱”透露收入、征信等信息,难以追责。
更值得警惕的是产业链运作:
上游:楼盘提供高佣金激励(惠州某项目给渠道佣金达12%);
中游:中介公司培训“情感销售话术”,甚至有《客户攻心10步骤》手册;
下游:第三方机构伪造银行流水、社保记录,帮购房者“包装资质”。
三、打工人的困局:一套房如何捆住人生?
阿姚们的遭遇折射出更深层矛盾:
房价与收入的撕裂:惠州新房库存周期达28个月(易居研究院数据),但深圳客仍占购房者63%,因本地刚需根本接不动盘;
信贷绑架未来:36名受害者中,82%需还贷20年以上,若失业断供,首付、已还月供、违约金将血本无归;
流动性陷阱:惠州二手房挂牌价同比跌15%,但银行评估价更低,卖房可能倒贴钱(贝壳研究院2024年报告)。
一位受害者的账本:
月薪1.2万,房贷4380+房租2500=6880元;
伙食交通2000元,仅剩3120元应付医疗、社交等支出;
“现在看到奶茶15元都要犹豫,更别说谈恋爱了。”
四、破局之道:3招守住你的钱袋子
面对日益隐蔽的销售陷阱,普通人该如何防范?
1. 查证三重信息
楼盘风险:通过住建局官网查询备案价、库存周期;
中介资质:全国房地产经纪信用信息平台查验从业编码;
资金流向:要求开发商提供预售资金监管账户凭证。
2. 警惕情感捆绑销售
若对方短期内频繁提及购房,且指定单一楼盘,需提高警惕;
要求签署《购房决策确认书》,明确“无第三方诱导”。
3. 活用政策工具
深圳客可申请“跨城公积金贷”,利率比商贷低1.5%;
惠州政府提供“限售解绑”试点,持有5年即可交易(原政策为10年)。
你在买房过程中遇到过“温柔陷阱”吗?或是身边有朋友陷入过类似困局?点击“关注”并留言分享你的故事,点赞超100的读者,将获得《2024年大湾区购房避坑指南》电子版(含法律风险清单+真实利率计算器)!
下期预告:
《独家调查|售楼处“美女销售”培训内幕:从话术到穿搭的百万流水线》——如果你以为她们真是销售,那就太天#记录真实生活#?#头条创作挑战赛#?#今日热点我来评#?#理性吃瓜 都说吃瓜香,这瓜吃吐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