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养老金谁来交?住房养老金缴纳主体揭秘,一文让你全知晓
最近,住房养老金的话题热度飙升,不少朋友都在后台问我:“住房养老金到底该谁来交?” 今天,咱就来好好唠唠这事儿。
住房养老金,简单来说,就是为保障房屋安全与正常使用,储备用于房屋及其附属设施设备保养、维护、维修乃至更换、重建的资金。它可是政府为保障房屋安全资金而推出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对咱老百姓的居住安全和生活质量影响深远。
住房养老金由两部分构成
住房养老金由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部分组成 。这就好比一个 “双人套餐”,各有分工,共同守护我们的房子。
个人账户:现行规定早有安排:个人账户其实就是业主购房时交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交存方式按现行规定执行。早在 2007 年 10 月 30 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管理办法》就经建设部第 142 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并于 2008 年 2 月 1 日起施行。
这笔钱专项用于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保修期满后的维修和更新、改造。像小区电梯坏了需要大修,或者楼顶防水层破裂需要重新铺设,就可以动用个人账户里的钱。所以,对于个人账户部分,咱们购房者在买房时就已经按规定缴纳了,不需要额外操心。
公共账户:政府来 “买单”:公共账户是住房养老金的 “新成员”。按照 “取之于房、用之于房”“不增加个人负担、不减损个人权益” 的原则,由政府负责建立。从目前试点城市的情况来看,地方政府会通过多种方式筹集资金。
比如财政补一点,政府从每年的财政预算中拿出一部分资金,用于支持住房养老金公共账户。还有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在土地出让环节,将一部分土地出让收益纳入公共账户资金来源。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稳定的房屋安全管理资金渠道,而且明确不需要居民额外缴费,不会给咱老百姓增加负担。
公共账户的资金主要用于房屋体检和保险等支出,提前为房屋的安全隐患排查和风险保障做好准备。
为什么要设立住房养老金制度?
随着我国住房市场从增量时代步入存量时代,大量房屋开始步入 “中老年”,各种问题逐渐显现。一方面,我国现有的存量住房时间跨度长、数量大,但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体量小,难以满足房屋维修需求。
许多住房是 2000 年以前建造,随着房龄的增长,老旧住房的占比还在持续攀升。部分存量住房平均房龄已达 30 - 40 年,面临包括房屋结构失稳、设施设备及管线锈蚀老化、屋面渗漏、墙体透寒等房屋老化问题。
另一方面,维修基金在使用时存在诸多限制条件。动用住宅专项维修资金要求 2/3 以上业主参加、过半数同意,门槛过高,程序漫长。受申请动用程序繁琐等因素影响,住宅专项维修资金的提取率较低。
2022 年底,北京商品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提取率不足 10%;2019 年底,山东的提取率只有 3.3%。而且部分老旧住宅维修资金严重不足,续缴制度难以落实。
2004 年,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成为办理房屋产权证时必须缴纳的费用,但之前的 “房改房” 和部分商品房没有缴存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所以,现有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已经无法满足存量住房的修缮和维修,设立住房养老金制度迫在眉睫。
试点城市情况如何?
目前,房屋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保险已在上海等 22 个城市开展试点。比如上海,截至 2023 年底,全市城镇既有住房建筑面积超过 7.6 亿平方米,大量房屋开始步入 “中老年”。
上海探索实施三项制度,其中房屋养老金制度分两步推进:第一步,2024 年先行在浦东等区开展试点;第二步,在试点基础上,2025 年全市推开。
在上海的试点中,房屋养老金个人账户通过缴纳住宅专项维修基金已经建立,试点的重点是政府将公共账户建立起来,从目前透露的信息来看,也是遵循政府负责筹集资金,不增加居民负担的原则。
再看天津滨海新区,2024 年 6 月 13 日,天津滨海新区住建委公布《房屋养老金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按照住建部关于同意天津滨海新区开展房屋养老金试点函件的要求,区住建委推动房屋养老金试点工作。
虽然具体实施细节还在进一步完善中,但可以确定的是,住房养老金的缴纳模式依然是个人账户按现行规定缴纳,公共账户由政府建立。
住房养老金制度中,个人账户部分购房者在购房时已按现行规定缴纳,公共账户则由政府负责建立,无需居民额外缴费。这一制度的推出,将为我们的房屋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障,提升居住品质。大家对住房养老金制度还有什么疑问或者想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住房养老金谁来交?#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