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最低工资新规:社保公积金怎么算?这3地明确不包含,有你家乡吗?


  最近,全国多地陆续宣布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但许多劳动者发现一个问题:明明工资单上的数字达标了,到手收入却比最低工资还低。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容易被忽视的“政策盲区”——你的社保和公积金,可能正在悄悄“吃掉”你的最低工资。


  关键点在于,最低工资是否包含社保和公积金,直接影响着劳动者实际到手的收入。以2025年广东某企业员工小王为例,他的合同工资是2300元(当地一类地区最低标准),但扣除个人缴纳的社保公积金400元后,实际收入只剩1900元。如果按照北京、上海的政策,这1900元可能涉嫌违规,因为这两地规定“最低工资不包含社保公积金,企业必须额外支付”。


  这种差异并非个例。根据人社部最新数据,全国31个省份中,25个地区将社保公积金纳入最低工资,但北京、上海、江苏等地的规则截然不同:


  • 北京、上海:白纸黑字写明“个人社保公积金由企业另行支付”,相当于劳动者到手工资=最低工资+社保公积金。
  • 江苏:只排除“按下限缴纳的公积金”,社保仍需从最低工资中扣除。
  • 贵州、云南:直接规定“最低工资包含个人社保”,企业无需补足。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异?经济专家分析,这背后是地方对“企业成本”和“劳动者权益”的平衡考量。比如广东,虽然未明确政策,但法院判例显示“默认包含社保”,这既能减轻中小企业负担,也可能导致部分劳动者权益缩水。而北京上海作为高收入城市,通过“另行支付”规则,实际上变相提高了劳动者保障线。


      更值得警惕的是,有些企业会利用政策模糊地带打擦边球。例如在“默认包含社保”的地区,部分企业按最低基数缴纳社保,使得员工实际保障水平降低。劳动者维权时往往陷入“政策解释权”的被动局面,这也是为什么人社部在2025年工作计划中特别强调“所有省份年内必须完成最低工资调整”,试图通过统一行动减少地域执行差异。


      说到这里,你可能想问:**我的城市执行哪种规则?**不妨对照这张简易自查表:


  • 到手工资≥最低工资:大概率在北京、上海、江苏(仅公积金部分)。
  • 到手工资<最低工资:可能在贵州、云南、广东等地,但需确认企业是否合规代缴社保。

      (根据广东省人社厅2025年文件,深圳最低工资为2520元/月,但企业若扣除社保后支付低于此数,需额外补足——这条“隐藏条款”很多劳动者并不知情!)


      政策的复杂性,恰恰提醒我们:光看工资数字不够,更要算清“隐形账”。就像一位网友的吐槽:“以为涨了工资,结果食堂涨价、社保多扣,反而越挣越穷!”这句话看似调侃,却暴露出劳动者对政策细节的无力感。


      最后留个问题给大家。你在的城市,最低工资包含社保公积金吗?扣除后实际收入能否满足生活需求? 欢迎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经历,或许你的声音,就是推动政策完善的下一块拼图。


      (本文政策依据:北京市人社局2023年20号文、广东省政府2025年23号函、人社部2025年最低工资标准表,案例来源已脱敏处理,不涉及具体企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