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石桥市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和网格化管理平台在全市253个行政村全面覆盖
乡村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大石桥市作为我市网格化管理试点单位,依托市镇村三级网格管理平台,创新推出“地上有格、掌上有端、人在格中、事在网中”的乡村治理新模式,用互联网科技赋能,激活网格前哨作用,走出了一条乡村治理新路径。
汛期已至,大石桥市社会治理事务中心工作人员正通过乡村治理网格平台和智慧镁都网格APP,与镇村网格员实时连线,了解“最末梢”的防汛情况。大石桥市依托三级网格管理平台,创新推行“四管到户、四查到人、三析到点”的“四四三”网格管理新模式,实现了疫情、防汛精准防控。大石桥市社会治理事务中心以系统平台数据库为基础,按村民管理服务特点,细划17类居民群体,分为放心户、重点户、特殊户、流动户,将“四户”录入网格管理平台,实施村民信息动态管理。同时,聚焦村内流动户管控,实施线上实时监测,外来返乡流动户通过“医程通”二维码第一时间向网格员报备,充实流动户电子台账,打造无接触式实时追踪。通过数字赋能精准管控,筑牢疫情防控和防汛“防火墙”。
大石桥市社会治理事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中心的三级党群服务中心及网格化管理平台已在全市253个行政村全面覆盖。同时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市实际的乡村振兴之路,大石桥市选取建一镇为试点,创新整合原有监控资源,设立高清高点摄像头,实现视频实时监控,打造建设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数字乡镇”系统,打造“辽南智慧乡镇第一镇”。
与此同时,大石桥市通过网格助力织密乡村治理“安全网”,坚持把社会稳控、矛盾化解、人居环境治理等工作纳入网格,以50—100户为一个基础网格,在全市253个行政村划出网格1185个,将村两委成员、工作人员及林管员、库管员等“八大员”纳入格内。创新“一格一警”实践,在全市镇村出入口等重点部位安装“AR鹰眼”和高空瞭望等监控设备2300套,全天候对社会治安进行监控,通过数字赋能,建立“网格+警务”模式,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自治联防能力,筑牢平安乡村、智慧乡村建设的屏障。
通过开展“问题短板随手拍”和“百姓心声线上答”等活动,使村民将发生在身边的设施破损、环境污染、私搭乱建、不文明行为等现象,随时随地随手拍照上传至网格管理平台,并就乡村振兴各领域工作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切实做到“百姓需求网格回应,文明创建网格助力”。创新“智慧化养老服务平台+网格化管理”服务模式,足不出户享受“硬核”又暖心的智慧养老服务,织密服务联系群众的网络,不仅提高了群众办事效率,也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
大石桥市还把党建纳入网格,依托数字化平台优势,不断提升村级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研发了集组织生活、学习教育、互动交流、党员管理、党建指导等15项功能于一体的智慧党建平台,通过向党员和群众提供双向服务,架构起密切党群关系、巩固基层党组织“堡垒”作用的新载体。同时,以村内网格为窗口,通过智慧平台见缝插针地开展“四史”学习、发展党员志愿者等特色活动,全时段开设“微党课”,向村民传递党的声音。目前,累计开展各类线上党建活动95次、志愿微服务280余次,推送党课视频资源120余篇。此外,采集农村党员信息2.2万余条,绘制出镁都农村党建地图,公开展示百名驻村干部风采,切实把党建工作在网格中落实落细。
目前,大石桥市社会治理事务中心创新了“网格+防汛、网格+防疫、网格+信访、网格+脱贫攻坚”等一系列“网格+”工作体系。下一步,大石桥市社会治理事务中心将以数字乡村建设为载体,统筹协调中国铁塔通信网络及网格化管理平台,应用高空高清AI感知监控设备,捕捉上报涉及山林火灾、植被破坏、垃圾倾倒等十余种危险隐患,强化运用“网格员脚底板+智能AI”的“人防+技防”模式,构建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社会治理立体化防控体系。
来源 营口日报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