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保险参保“漏洞”,养老金上涨,多交一个月,等于多交一年
近段时间,经常帮一些网友计算养老金上涨额度,但计算的结果,总与实际涨幅有一点偏差。这里澄清一下,不是计算的不准,是因为大部分网友在告知参保年限的同时,没有精准到月,所以计算的时候与实际上涨额偏差,有的略高,有的略低。

在总结的这个过程中,发现了一个漏洞,也算得上一个“占便宜”的方式,就是在缴纳养老保险的时候,尽可能地多交一个月,因为即便多交一个月,你也能占到便宜。为什么这么说,接着往下看。

今年的养老金上涨,除了上海地区以外,取消了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方式,其他省份都是按照“三步走”的原则进行上涨。在绝大部分省份养老金上涨,缴费年限显得尤为重要,参保年限越长,养老金上涨的额度也就越高,毕竟长缴多得的原则没有变。

其“漏洞”的所在之处,就是参保年限不满一年,按照一年计算。这也就是说,假设某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年限15年零一个月,那么养老金上涨的时候,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这一项,按照16年的参保年限计算,也就会多涨一年的工龄钱。也可以说,在这项调整中,缴费一个月等于一年。

可能有人会说,多一年的工龄,也就多涨了一两元钱,实际上没有太大的意义。反而多缴纳一个月的社保,需要几百元,什么时候才能回本?总体计算下来,特别不划算。所以,也就没有那个必要。

以上的这种情况,属实存在,但仔细想想,利还是大于弊
首先,多缴纳的这个月养老金,并不是白交的。因为在核算养老金的时候,是精准到月的,所以即便多缴纳一个月的养老金,也能提升一点养老金基数。

其次,多缴纳一个月的社保,并不是所有地区只能调整一两元,比如青海,参保年限超过15年以上部分,调整3元。吉林,参保年限36年以上部分,调整为4.8元。也就是说,假设你在吉林退休,参保年限36年零1个月,就能多涨将近5元。所以多交一个月,具体能涨多少,要根据当地的政策和参保年限来定。

最后,与缴费年限调整标准,并不是始终不变的,近两年养老金上涨,部分地区参保年限调整额度低,主要原因有两个,1.是向养老金偏低的退休人员适当倾斜,提高参保年限低部分的“含金量”。2.是养老金整体涨幅比例下降,与缴费年限挂钩调整,随着整体比例调整下调。至于未来的养老金调整,与缴费年限挂钩这一项制定怎样的标准,还是一个未知数。假设上涨了调整额度,是不是也就意味着多交一个月的养老保险,可以占到更多的优势呢?

所以,如果有条件,尽量多缴纳一个月,还是有一定好处的。换句话说,别人12个月,才能换来的待遇,你多缴纳一个月就可能享受,又有什么坏处呢?

对此,你有哪些看法,欢迎交流评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