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和城市的养老问题,有人抱怨农村养老金水平偏低,每月仅能领取微薄的一两百元。这在物价上涨的今天,确实难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甚至连买菜都显得捉襟见肘。


  与此同时,有人提出农村养老金应该提高至每月1500元以上,以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然而,这样的提议也引发了关于公平性的讨论,特别是对于灵活就业人员而言。


  同样是自己全额缴纳养老保险,灵活就业人员,作为城市职工养老保险的参与者,他们的缴费压力并不小。


  据数据显示,灵活就业人员每年至少需要缴纳1万元以上的养老保险费用。这笔费用对于许多人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尤其是对于那些收入不稳定的灵活就业者。他们每年缴纳的养老保险费用,远超过农村居民每年200元的缴费水平。而灵活就业人员领取的养老金水平也是在1000多左右


  因此,当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与农村居民期望的1500元相比,这种差距无疑会引发公平性的质疑。


  我们必须认识到,养老保险制度的核心在于“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灵活就业人员之所以缴纳更多的保险费用,是因为他们期望在退休后能够获得相对更多的养老金,以保障自己的晚年生活。


  如果农村居民仅凭较低的缴费就能获得较高的养老金,这不仅违背了养老保险制度的设计原则,也可能削弱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整个养老保险体系的可持续性。


  所以,如果要增加农村养老金,必须缴纳更高档次的养老保险,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办理社会资助,从而增加个人账户金额,也是增加养老金的途径,让每一位老年人都能享有尊严和安宁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