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时代,关于养老金你应该知道的几点属性

我国城乡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只有35岁,大幅提高到2023年的75岁以上,广东居民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9.3岁,其中男性78.8岁,女性82.1岁。
长寿时代的到来,意味着退休后的时间可能比工作的时间更长。以前工作30年+,养老20年,现在工作30年+,养老40年+,赚钱的时间没变,用钱的时间翻倍了。

新的人生长度需要新的人生规划,关于养老金,应满足以下几个属性:
1. 养老金必须以钱的形式存在,钱才可以买东西。要有充足的现金流,灵活,不用变现;
2. 专款专用,平时不用,到点才用。应具有社保的设计逻辑,到了一定年龄才能领取,每年领取或每月领取;
3. 稳定、持续的现金流。不能忽高忽低,或一次性一笔大钱,因为老年人获得收入的能力本来就被动,对钱的掌控力也在减弱;
4. 活到老,领到老,能涵盖全生命周期;
所以,养老,我们更需要“现金流“而不是”现金“
“现金是存量,是持续的消耗,现金流是增量,是源源不断的补充”。
退休后收入锐减,但支出依旧,医疗保健,吃穿用度……一旦缺乏规划,就很容易“坐吃山空”,如果有一份月月可领的现金流“收入”,则能保障养老生活更加平稳。
“与其花心思打理现金,不如享受无需管理成本的现金流”。
一笔现金要想实现保值增值,必须投入大量精力安排打理,对于老年人来说,相关知识与精力的欠缺很容易踏入理财陷阱,定时领取的持续现金流,能实现即使“躺平”也有收入。
“大额现金伴随着大量风险,持续现金流更为稳健安全”。
手握大量现金的老年人容易成为养老诈骗,保健品欺诈,金融黑产的天然目标,而细水长流的现金流,能有效规避大额现金带来的风险。
“与大额现金相比,现金流更有利于家庭和睦”。
大额现金往往是家庭纷争的导火索,资金分配、养老纠纷、财产处置……容易产生家庭矛盾与赡养纠纷。而持续稳定的现金流,既能避免家庭纷争,也能让老人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
过去三十年,房价的大幅增长,我们70%的家庭财富都集中在房子里,那么,房子是否适合用于养老呢?关于房子的问题,其实就几个核心的:
1. 在单纯的“投资”的场景下,房子会让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出租/出售,需要人来完成,目前人口数量是一个整体下降的趋势,同时,出生率下降,孩子少了,学位带给房子的附加价值也会减少,大量自由职业者的产生,买房/租房不需要特别考虑通勤时间,还有房子的折旧,这些都是房子作为“投资品”可能会面临的问题;
2. 在“养老”的场景下,会让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养老金必须以钱的形式存在,用钱才可以买东西,当我们越来越老时,钱还可能需要用来支付医疗费用,被照顾的费用;房子是否能带来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我们需要被照顾时,儿子、儿媳会不会有自己的“小算盘”,人不在了,就可以被继承,多一个资产。在这样的场景下,与生命捆绑的现金流,会比身外之物的资产更靠谱;
3. 在“传承”的场景下,会让我们面临什么问题?
什么时间点给到孩子,怎么给到孩子能比较公平,不引起孩子家庭矛盾,给的过程中是否会产生大的费用;
感谢您花时间阅读我的文章,这是辛苦码字后最大的欣慰和鼓励。同时,真诚希望这些文字能让您有那么一点点收获!
如果您也想了解养老规划,欢迎评论区留言。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