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提醒!新型“养老金补贴”诈骗频发,牢记3个官方查询渠道

**日期:2025年2月23日**
近期,全国多地出现以“养老金补贴”为幌子的新型诈骗案件,犯罪分子利用老年人对养老政策关注度高、信息辨别能力较弱的特点,通过伪造文件、假冒官方名义等手段实施诈骗。为帮助公众识破骗局,本文结合权威部门发布的信息,梳理诈骗套路,并明确三大官方查询渠道,守护老年人的“养老钱”。
---
### **一、新型诈骗手法曝光:伪造政策、诱导转账**
1. **假冒“社保局工作人员”电话通知**
诈骗分子冒充社保局或民政部门工作人员,谎称“国家发放养老金补贴”“补发差额养老金”,要求老年人提供银行卡号、验证码或支付“手续费”,甚至诱导下载恶意软件窃取账户信息。
2. **伪造“官方文件”或“红头通知”**
通过短信、社交平台发送虚假政策链接,声称“2025年养老金上调需在线认证”“未认证将停发养老金”,引导点击钓鱼网站填写个人信息,进而盗刷资金。
3. **高息理财陷阱**
以“养老金专项投资”“国家养老项目”为名,承诺年化收益5%-10%,诱骗老年人将养老金转入虚假投资平台,初期返还小额利息骗取信任后卷款跑路。
---

### **二、官方辟谣:养老金政策调整无需个人缴费或转账**
国家社保局明确表示:**养老金发放政策调整均由政府部门统一执行,不会通过电话、短信要求个人提供银行卡信息或转账**。任何以“手续费”“认证费”为名的收费行为均属诈骗。
**重点提示**:
- **养老金资格认证**:需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电子社保卡”等官方渠道办理,无需第三方介入。
- **补贴政策**:如“高龄津贴”“养老服务补贴”等,均需由本人或家属向户籍地社区、街道办提交申请,经审核后直接发放至社保卡账户。
---
### **三、牢记3个官方查询渠道,快速验证信息真伪**
1. **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http://si.12333.gov.cn)**
- 功能:查询养老金发放记录、认证状态、政策文件。
- 操作:登录后进入“养老金”专栏,输入身份证号及社保卡密码即可查询。
2.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热线:12333**
- 拨打后按语音提示转接人工服务,可咨询养老金政策、举报可疑信息。
- 支持全国跨省查询,提供方言服务便利老年人。
3. **商业银行官方渠道**
- 养老金发放银行(如工商银行、农业银行等)的网点、APP或客服热线(如95588、95599)可验证账户变动信息,识别虚假转账要求。
---

### **四、遭遇诈骗如何应对?三步紧急止损**
1. **立即冻结账户**:发现资金异常,第一时间拨打银行客服挂失银行卡。
2. **保留证据报警**:保存通话记录、短信截图、转账凭证,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或通过“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提交线索。
3. **联系社保部门**:通过12333热线或社保局窗口核实养老金状态,避免二次受骗。
---
### **五、典型案例警示**
**案例1**:2024年12月,某诈骗团伙伪造“个人养老金账户升级”通知,谎称“存入1万元可获双倍补贴”,诱骗20余名老年人转账,涉案金额超50万元。警方提示:个人养老金账户仅能通过国家指定平台或银行开设,不存在“高额补贴”政策。
**案例2**:2025年1月,一款名为“中国养老保险”的虚假APP以“签到领补贴”为噱头,要求预存资金激活账户,多名老年人被骗。民政部明确回应:从未授权此类APP,公众需通过正规渠道查询政策。
---
### **六、防诈指南:做到“三不三要”**
- **三不**:不轻信陌生电话、不点击不明链接、不透露个人信息。
- **三要**:要核实官方渠道、要定期检查账户、要与家人沟通。
---
**结语**
养老金是老年人的生活保障,更是社会安全的底线。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公众需提高警惕,善用官方渠道验证信息。若发现可疑线索,请立即通过12337平台或拨打110举报,共同筑牢反诈防线!
(本文综合自国家社保局、公安部反诈中心及多地政法部门公开信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