缴满15年社保,退休却要回老家领钱?事关你的钱袋子,提前了解!
在外地打工半辈子,退休时养老金到底该在哪领?这个问题估计很多人一直闹不明白。根据人社部最新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跨省流动就业人员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9%。但很多人在临近退休时才发现,自己缴了多年社保,最终可能领不到打工地的养老金,而关键原因就在"年龄"和"缴费年限"这两个问题上。
举个简单例子:广东户籍的王阿姨,41岁开始在北京打工并缴了14年社保。按政策,女性跨省首次参保超过40岁,养老金就得回上一个缴满10年的地方领,而她上一个满10年的地方是山东。结果她只能回山东退休,而不是北京。这背后的规则看似复杂,其实只需抓住两个重点:首次参保年龄是否超龄(男50岁/女40岁),以及地方是否缴满10年。
根据国家2010年统一政策,养老金领取地遵循"户籍兜底、长缴优先"原则。简单来说就是,没超龄的人,只要在最后工作地缴满10年,就能在当地退休;超龄的人,只能选上一个缴满10年的地方,或退回户籍地;到处都没缴满10年的,就得回老家领钱。
这个政策设计,也是为了平衡地区养老压力。比如在深圳打工8年、上海打工7年,虽然累计缴了15年,但因两地均未满10年,最终只能回河南老家领养老金。这种零散缴费的现象在快递员、建筑工等流动群体中也很常见。
值得高兴的是,养老保险已实现全国统筹,缴费年限可累计计算。2024年国家进一步简化社保转移流程,通过"掌上12333"APP就能在线办理。
随着延迟退休政策落地,预计更多人会选择在发达地区工作直至到退休年龄。但若年轻时频繁更换参保地,可能会导致最终养老金领取地与预期不符。因此,专家建议,40岁前尽量在目标退休地连续缴费,同时关注户籍地养老金标准,2023年全国职工养老金人均3198元/月,但各省差异最高达2000元。
对于即将退休的打工者,现在就该弄清楚两件事,一是各地缴费年限是否有10年,二是比较目标退休地与户籍地的养老金水平。毕竟,选对地方退休,每月可能多领上千元,这才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晚年保障。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