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年70岁 ,找到了一种新的居家养老方式
【聆听他人故事,品味自已人生,关注我的文字,走进你的心灵!】
我叫刘兴昌,今年70岁,老伴去世三年了,当了三十年的电工,退休前能把整栋楼的电路理得明明白白,可就是搞不定一口炒菜锅;年轻时老伴总笑我:“老刘焊铁的手,拿起菜刀直打颤。”老伴走后,我不会做饭,儿子把我接到省城里养老。
在儿子家住了一阵,看见儿子媳妇忙里忙外,白天工作,晚上赶回家做饭,我却一点也帮不上忙,心里感觉很过意不去;所以有时候也想,我是不是不适合在孩子家养老,为了能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我也想学着做饭。
“爸,您别动电饭煲!”儿子建军一把拦住我,“上次您煮饭没按开关,我们啃了一小时生米。”我讪讪地缩回手,看着儿媳妇丽娟像变魔术似的端出四菜一汤,孙子小宝扒着饭碗嘟囔:“妈妈的糖醋排骨真香,爷爷做的鸡蛋像橡皮……”我心里揪得慌,年轻时厂里加班顾不上家,现在想弥补,连口热饭都弄不好。有一次,我偷偷用微波炉热剩菜,结果冒了烟,消防车呜哇呜哇开到楼下时,丽娟脸都白了,儿子的脸色也阴沉沉的。
我是北方人,儿媳妇是南方人,她有每天洗澡的习惯,我却是三四天一冼,加上年纪大了,身上难免有点味道,有次孙子小宝说了一句:“爷爷身上臭臭的”,我听了心里挺别扭。刚开始住的时候,大家相处得还算融洽,可时间长了,媳妇的脸色也没那么好看了,儿子话也少了。
“爸,要不您还是回老房子住吧?” “雇个保姆,别省着。”拎起行李走出家门时,我并不责怪孩子们,终究是两代人的生活习惯和方式不一样,他们也不容易,我还是自己照顾好自己吧!
回到铁路局老家属院,开始了我的独居生活;刚开始第一个月我顿顿下馆子,到了月底看着存折上的数字直冒汗——一盘青椒肉丝都涨到28块了!我虽然一个月退休金6000元,但也经不起这样消费啊!第二个月请了个保姆,工资4000元,到了月底,工资一分不剩; 第三个月,我请了个钟点工,一天上门帮做顿饭,每个月工资1800元,一个月伙食费3000元,每个月4800元,看着每个月的工资所剩无几,而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总得备足医疗备用金才行啊!
转机是在老年大学书法班听来的。老李头咬着耳朵说:“火车站对面新开的‘好味来’,专给老头送饭!”我攥着病历本冲进饭店,看穿白褂的经理迎上来:“老爷子,咱们有糖尿病专用餐,每天不重样。”
“多少钱?” “签三年合同,每月2380,比请保姆便宜一半!”他指着墙上营业执照,“市里评的‘敬老示范单位’,汤里放几克盐都登记。”后来,我和饭店签了三年合同。
第二天晌午,门铃响了,送餐的小伙子拿着保温箱,脑门全是汗:“刘叔,今儿有您最爱的白菜豆腐!”打开饭盒,排骨汤的香气扑出来,底下还压着张纸条:“血糖稳定,奖励南瓜饼一块——营养师小周”
三个月后建军来看我,盯着我红润的脸直嘀咕:“爸,您这精神头比在我家那会儿还足。”我得意地晃着饭盒:“看看!香菇油菜、醋溜丸子,比你媳妇手艺不差吧?”他扒了口我的杂粮饭,突然哽咽:“早知道有这好事,当初不该让您搬走……”
社区让我去分享经验,我在黑板上写:
- 保姆6000/月(管吃管住,还得看她脸色)
- 钟点工5000/月(钟点工买菜不老实)
- 我的“吃饭管家”2380/月(顿顿热乎饭,还上门服务)
散场时有个老哥拉我的手:“老弟,你这法子好,咱不拖累小的,也不委屈自己。”
人活一辈子,年轻时养儿育女,希望能养儿防老,现实是老了只能自己伺候妥帖,这是老人最大的福气,也是孩子们的福气,这热腾腾的饭盒里装的不仅是饭菜,也是我们这代人最后的体面和幸福!
【注:素材来源于身边生活,文中配图来源于网络,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理性阅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