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血汗钱打水漂!西安父亲买教育险反被套,女儿60岁才能取钱?
十年前那个飘着油烟的午后,西安某饭店后厨里,谢师傅擦着额头的汗水在保险单上签下名字。保险员那句"每年存一万,十年后连本带利取出来供娃上大学"的承诺,让他仿佛看见了女儿穿着学士服的模样。可就在上周,当18岁的女儿攥着大学录取通知书眼巴巴望着他时,这个做了半辈子厨子的汉子,却在保险公司柜台前急得直拍大腿——存了十年的教育金,竟要等到女儿60岁才能取出!
这个听着像段子的真实故事,就发生在西安市长安区滦镇。2016年2月10日,谢师傅在熟人保险员何某的极力推荐下,为8岁女儿购买了太平洋人寿"东方红·状元红"保险。每月工资5000多元的厨师,硬是咬牙坚持十年存下10万元,期间无数次婉拒工友的夜宵邀约,连女儿想要个新书包都得等到年底发奖金。可当今年女儿高考在即,他致电客服询问取款流程时,却被告知:大学四年每年只能取2000元,剩余本金要等女儿60岁才能提取。
"我当时要是知道要等到娃60岁,就是把钱埋在后院也不会买这个保险!"面对记者镜头,谢师傅从皱巴巴的塑料袋里掏出泛黄的保险合同。这个被油烟熏得发黑的塑料袋里,整整齐齐码着十张存款回执,每张金额栏都用圆珠笔工整写着"女儿学费"。可如今,这份承载着父亲十年心血的保单,却成了套住全家希望的枷锁。
在保险公司营业厅,工作人员的解释更让人心惊:现在强行退保只能拿回6万元,直接亏损4万本金。而所谓的"祝福金"每年800元收益,还不够支付女儿半学期的书本费。更讽刺的是,合同里白纸黑字写着"生存金领取年龄至60周岁",可当年保险员递来的合同,重点位置早已用记号笔圈好了签名处。
这不是孤例。记者调查发现,类似"教育险变养老险"的套路屡见不鲜:杭州金先生连续7年缴纳每年9.2万元保费,却发现要等女儿去世才能领钱;浙江周先生给儿子买的"教育险",被告知要等孩子80岁才能取。这些案例背后,藏着保险行业"杀熟"的潜规则——利用熟人信任弱化审查意识,用高收益话术掩盖关键条款,等消费者发现上当,早已错过10天犹豫期。
陕西恒达律师事务所赵良善律师指出,这种销售行为已涉嫌违反《保险法》第116条,消费者若能提供微信记录、录音等证据,可要求解除合同并索赔。但现实中,像谢师傅这样既无证据又找不到业务员的投保人,往往只能吃哑巴亏。正如网友评论:"60岁取教育金?这是给孙辈准备的棺材本吧!"
站在滦镇街头,谢师傅望着手机里女儿发来的大学城照片,这个平时颠勺都不手抖的男人,手指微微发抖。十年存钱路,换来的不是女儿踏入校门的底气,而是一纸冰冷的保险合同。他的故事给所有家长敲响警钟:买保险不能光听熟人忽悠,签字前务必逐字核对条款,特别是领取年龄、退保损失等关键信息。毕竟,教育金存的是孩子的未来,容不得半点套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