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城一卡通老人卡年审必须去现场?市民呼吁实行“线上年审”
青山南路上的洪城一卡通网点
中国江西网/江西头条客户端讯 记者沈冠楠报道:近日,一则《南昌洪城一卡通代办业务设“门槛”给市民“添堵”》的新闻在网上引发热议,不少市民反映,过去老年公交卡年审只要提供老人的身份证和乘车卡就可以完成年审,但今年办理时,却被告知必须提供“卡片持有人手持7日内报纸”的照片作为证明文件,否则就不给办。
记者了解到,其实在去年,洪城一卡通就已对老年卡年审做出要求:老人亲自上门办理,或者家属携老人与7日内报纸合影上门办理。这一规定推行期间,确实引发了不少市民的不解和埋怨。在倡导数字化、信息化的今天,尤其是在因疫情而倡导“不聚集”的当下,缘何本该是为了“便民”的老年公交卡却被斥责为“给人添堵”?“线上年审”究竟何时能实现?
讲述:
曾有8旬老人被家人搀扶到现场年审
4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叠山路上的洪城一卡通自营网点。在老年卡年审区域,记者看到,前台的提示牌上显示,老年卡代办需提供身份证、7日内报纸的拍照证明进行办理。老人自己办理的话,则需要“自己来现场办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不能线上年审吗?”记者询问道。“在研发”,该名工作人员表示。
连日来,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些曾去办理老年卡年审或代办年审的市民,有人对此表示支持,表示“既然享受了福利,相应的证明和义务也要履行”,不过,更多人表示:“确实不太方便”。
一位老人告诉记者,曾经有一次年审,自己的丈母娘80多岁了且腿脚不便,家住在7层楼无电梯的老房子,他拿着老人身份证来网点要求代办却被告知不行,只能让妻子临时赶回家将丈母娘搀扶到现场。而且,由于年审引发了多名老人排起长队更影响了其他业务的办理。
“近些年,南昌在大力发展智慧城市,老年卡年审却仍在采用窗口办理、窗口认证的老模式,不仅增加了市民的负担,也很难说是完全科学地实现了认证目的”,一位市民如是说。
问题:
“线上认证”技术早已实现为何不能资源共享?
事实上,在南昌,“证明老人尚存”已有线上技术。
有市民发现,在近年来省里大力推广的“赣服通”小程序上,“养老认证”功能方面已实现了身份验证的人脸识别技术,老人进行养老金认证可自行在手机上进行人脸检测或由亲友帮助进行验证,实现“随时随地掌上办,不跑腿”。
与此同时,洪城一卡通同样入驻了“赣服通”,“这意味着,在赣服通提供了线上办理业务平台的前提下,为何老人认证这一资源不能共享呢?洪城一卡通是否曾就此进行申请?”该市民提出。
回应:
5月7日,记者就以上问题采访了江西洪城一卡通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沈一武。
1、为什么要年检?
财政补贴,需要年检
据介绍,之所以老年卡需要年审,主要是因为涉及到财政支出。
对比省外一些城市政府直接将乘车补贴随养老金一同验证并发放的情况,南昌目前采取的是每年补贴公交卡的免费乘车次数方式,因而每年需要年审并补充年度充值次数。
2、为什么要求老人到现场年检?
曾出现“冒刷”现象,暂未做到打通相关数据系统
沈一武告诉记者,其实,在2018年上半年,老年卡年审并没有现在这么严格,但当时根据江西省审计厅专项审计调查报告中的审计项目《南昌市本级中心城区民生资金和惠民项目专项审计调查》的审核意见中反映“老年卡等特种卡持有人过世后,仍存在刷卡记录”等问题,该公司针对审计查出的问题进行了整改,整改措施要求新办、年审各类公益卡,须有本人持有效证件到现场办理,原则上不得代办。如确有不便的,代办人须携带“卡片持有人手持7日内报纸或电视”的照片打印出来作为证明文件,还可以将手机上“卡片持有人手持7日内报纸或电视”的图像直接给客服人员进行年检。
他还提到,作为企业,在没有政府部门牵头的情况下,自身的年审系统还无法做到打通公安、民政等老年人信息相关的系统,因此只能采取现有的年审方式。此外,尽管洪城一卡通入驻了“赣服通”,但“养老认证”和老年人交通费的发放分属不同部门管理,实现“资源共享”同样需要有部门牵头、沟通。
3、“线上”年审何时能实现?
5月底将在洪城一卡通app上试运行
沈一武表示,对于广大市民所关心的“线上年审”问题,目前该系统研发和改造正在按进度进行,主要是与支付宝合作,采用更加安全的活体检测技术,预计5月底将在洪城一卡通app上开始试运行,正式上线时间根据试运行结果决定。
具体来说,就是持有卡片的老人可在洪城一卡通app上找到“年审”相关入口,登记进行后,可跳转进入身份验证页面,老人可自己进行人脸识别,识别情况只要与身份证上信息匹配即可完成认证。如果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也可通过他人的手机进行以上操作。随后,老人可自己或委托他人持这张通过身份认证的卡片随时到洪城一卡通自营网点办理补录次数。
“未来我们还将开通线上补录次数的功能”,沈一武告诉记者。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