睢宁胡集村48位老人“抱团养老” 胡集养老模式受关注
说到老年人养老这个话题,一直是全社会都很关注的问题,像咱们目前市区推广的居家养老服务,这种养老模式在偏远农村却未必适宜。在农村,儿女多外出打工,家里留守老人、空巢老人特别多,那么他们是如何养老的呢?他们的老年生活过得怎么样呢?
“老人住进幸福院,再大的困难也不难,相互之间来帮助,日子过得香又甜。”这是胡方梅自己编写的快板,也是所有居住在这里的老人们共同的心声。胡集村位于睢宁县岚山镇,生活在这个偏僻小村落的空巢老人们却过得特别开心,大家都住在一起,每天拉呱聊天晒太阳,日子过得特别充实。
老人们为何会居住在一起呢?这事儿要从2011年说起。胡居才老人是岚山镇老年协会的会长,也是胡集村老年关爱之家的一名入住者,他说,2011年睢宁县开展养老上门服务,曾组织一批志愿者上门为老人提供帮助,却遇到种种问题。岚山镇老龄协会通过多年调研发现,当地老人大多为留守老人、空巢老人以及失能、半失能老人,由于儿女多外出打工,老人的晚年生活便无人照料。
睢宁老龄委针对这一块情况,在胡集村选址将一个废弃学校进行改造,做了一个老年互助幸福院项目。不仅修好了废弃校舍,还铺好了道路,建起了食堂、餐厅和浴室。2011年8月,空巢老人互助幸福院建成了,后来改名为老年关爱之家,首批有9位老人免费住了进来,70岁的张美芳就是第一批入住者。
张美芳说,这里比在家好,以前在家很闷,现在来到这里很畅快,每天都开心。如今,老人们住进了这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两人一屋,吃住都在一起,生活上互相帮忙,闲暇时彼此聊天,日子过得真是又香又甜。
幼儿园开进养老院 老幼同乐成亮点
政府提供住房,免费入住,免费用水,入住的老人只需要承担伙食费和电费,总共加起来一个月几十块钱,这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老人来说,无疑是最好的养老模式。另外在这里还有一个最大的亮点,那就是幼儿园开进了养老院。
在关爱之家里有一个班的幼儿园存在。每天上学、放学和下课时间,关爱之家院内就热闹非凡、笑声不断。虽然只有几十个孩子,可他们给老人带来的欢乐,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
住进关爱之家的老人们说,每天看着孩子们蹦蹦跳跳,自己也来了劲,感觉每天都充满活力。听着孩子们背背古诗,讲讲故事,总感觉生活又充满了希望。
在关爱之家,经常出现老幼同乐的动人画面,有人说,是孩子带给了老人欢乐,也有人说,是老人教会了孩子敬老品德……总之,这里的老人们“乐”了起来,孩子们也“乐”了起来。
6年过去了,胡集村关爱之家的运作已越来越成熟,入住老人也在不断增多,可由于老人们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一,如何保证大家能和睦相处、有序生活,胡居才会长没少费心思。组织了生产组、生活组、文艺组、卫生组等,自我管理。生活组负责食堂,生产组负责种菜, 文艺组搞宣传,打架吵闹找和谐组,和谐组负责调解说事圆场。
除了分组外,关爱之家还制作了“五好老人”流动循环红旗,每月评选出5位“五好老人”,获得荣誉的老人,将会获得流动红旗以及现金等物质奖励。
低龄服务高龄,健康照顾病患,在这里,人人都是志愿者,人人又都是受益者,大家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督促,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胡集养老模式”。 得到了国家、省、市老龄办的充分肯定,还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推广形成了蒲公英效应。目前睢宁已建成十几个关爱之家。睢宁县老龄委赵主任说,他们还会继续将这种模式完善、提高、并不断推广,让更多的老人乐享晚年。
无线徐州全媒体记者 张晓培 孙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