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南郊区“三网合一”保平安
大同市南郊区综治工作面对的难题集中体现在:大规模的城市道路拓宽改造、文物保护、安置区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御东新区建设和大项目建设中,需“动”的人多,“迁”的户多,安置的点多,产生的矛盾多;煤矿资源整合以及煤炭市场不景气带来的社会稳定压力;煤矿长期开采,造成大面积沉陷区需要治理,大量的村民需要搬迁;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行政区划,城中有村,村中有城,矛盾纠纷较为复杂。对此,大同南郊区综治委的做法是,增强“天网”覆盖力,加大“地网”牵引力,提高“人网”战斗力,有效克服了资源型经济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区领导视察社会服务管理平台
社区巡逻查隐患
网格长宣传法律
针对治安防控和管理工作薄弱环节,大同南郊区积极探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新思路、新方法、新途径,不断夯实基层综治工作基础。以全区农村治保工作现场推进会为契机,制定了《全区加强农村治保工作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十有”标准(有机构、有场所、有队伍、有装备、有台账、有保障、有制度、有网络、有考核、有成效)和“三网合一”(天网、地网、人网)等操作性强、切实管用的具体措施,逐步构筑起不留死角、全面覆盖的网络防控体系。
向“天网”要覆盖力
该区积极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网上网下结合的社会治安防控网络,在进出村口、主要街巷、重点场所、重点部位、公共场所等全部安装视频监控探头。该区在财政征收匮乏的情况下,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277万元,新建高清红外摄像机264 台,治安监控探头3900 个,整合了社会视频资源,改建110 指挥大厅。充分利用公安110 指挥中心、社会服务管理中心等现有资源,加快实施视频监控系统联网互通。逐步将各部门、行业场所、街面道路、治安卡口、居民小区等视频监控系统与区、乡、村视频监控上下联通,织密一张无死角全覆盖的治安防控视频监控网。
向“地网”要牵引力
该区不断完善覆盖区、乡、村(社区)的基层社会服务管理体系,继续配套和建设中央控制系统、LED 电子屏幕、3G无线信息采集终端,将网络运行等各个环节,引入星级化、精细化管理模式。近三年来,该区大规模推广了网格化管理体系,叫响“服务零距离”的口号,全区共设立区、乡、村三级网格669 个,在方便群众办事的同时,切实提升了社会管理水平。
向“人网”要战斗力
该区构建了区有督查、指导,乡有综合管理,村有“两会一队”的三级社会稳定管理队伍,把任务层层分解,责任到人。全区190 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立专兼职巡逻队、护楼看院队,按照千人以上的村专职人员5-10 人,千人以下的村3-5 人,城乡结合部村(社区)、重点商场不少于20 人的标准,在全区招募巡逻队员1500 人、兼职1900 人。与此同时,该区还招募平安志愿者1281 人,他们在矛盾调解、治理脏乱差、保护学生放学安全等方面发挥了突出的作用,仅去年就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000余起。
通过提升综治基层基础工作建设标准,该区各类治安案件和不稳定因素明显减少,农村社会治安状况明显好转,基层综治维稳力度明显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高。“十有”标准化建设和“三网合一”的有效开展,使全区农村治保工作达到全市乃至全省一流。
本报记者 李江 通讯员 王兵
●关注山西法制报官方微信,获取更多精彩内容
●微信号:sxfzbwx(长按复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