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在退休前都会或多或少对限行政策有疑问,退休政策也是不断的在发展和完善,退休的时候会涉及到一些容易被忽视的冷知识。这些知识,有的会会涉及到一些个人息息相关的利益,有的可能跟你无关,但是也可以当成知识储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这些容易被忽略的冷知识。


养老保险跨城重复缴费,竟能退费?

  以往,我们总以为交了的社保费是一锤子买卖,只能交不能退。如果你因为跨省就业,在同一时间段在不同城市都缴纳了养老保险,那么恭喜你,个人账户中重复缴纳的部分是可以申请退回的!不过要注意,单位缴费部分可是退不了的,而且退费也是有一定条件和一定比例的,一般为40%。


  如果你打算申请退费,一定要在退休前办理转移接续。从2025年起,办理流程变得更加便捷,通过“全国社保一网通”平台就可以在线申请,审核周期也从过去的漫长等待,缩短至短短15个工作日。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杭州的小李因为工作调动,在上海和杭州两地同时缴纳了1年的养老保险。后来申请退费,成功拿回了两地个人账户重叠部分的金额,大约有8000元,这可是一笔数目不小的意外之财!不过,这里要提醒大家,如果不是重复缴费的情况,跨省转移社保时只能合并年限,可没办法退费的。


弹性退休,可以手机操作

  2025年,弹性退休政策给了大家更多选择的自由,而且有些地方办理非常便捷。在北京,符合特殊工种、失能人员等条件的职工,可以通过“京通APP”即时申请弹性退休,提交材料后,10个工作日内就能得到批复,非常高效便捷!深圳则推出了“信用退休”模式,信用积分达标的职工,比如没有欠税、社保记录良好的,还能免去部分审核流程,真正实现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不过,弹性退休虽然好处多多,但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比如,有些职工因为没有预留足够的审批时间,导致养老金发放延迟。像某职工就因为材料不全,结果耽误了2个月才拿到养老金,生活一度陷入困境。还有一些不法中介,宣称可以“加急办理”弹性退休,实际上是通过伪造材料来骗取钱财。2024年,上海就查处了12起这样的案件,大家一定要提高警惕,别上当受骗!


还有这些冷知识,你不能错过!

  除了上面两个冷知识,还有3条小变化:


  - 退休金与职称脱钩:以前,事业单位职工的退休金和职称紧密挂钩,职称越高,退休金也越高。但从2025年起,这种情况成为历史,退休金改为按实际缴费基数计算。这意味着,无论你职称高低,只要缴费基数相同,退休后拿到的养老金就一样。


  - 医保退休年龄≠养老退休年龄:很多人以为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的退休年龄是一样的,其实不然。在部分省市,医保需要累计缴满25年,退休后才能享受终身医保待遇。如果你的医保缴费年限不够,就需要单独补缴,否则退休后看病可能就不能享受待遇。


  - 退休后再就业免个税:对于那些退休后还想发挥余热、继续工作的人来说,这可是个好消息!2025年新政策规定,返聘收入低于8000元/月的,可以申请免税。这不仅鼓励了退休人员再就业,还能让他们多一份收入保障。


行动起来,提前规划退休生活!

  了解了这些退休冷知识,我们该如何行动呢?如果你有跨省重复缴纳养老保险的情况,可以登录“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在“关系转移”模块提交重复缴费证明,申请退费。想要申请弹性退休的朋友,一定要认真想好。


  退休,是人生后半程的一个新起点,而不是终点。2025年的退休政策变化,既带来了挑战,也蕴含着机遇。只有提前了解这些政策,做好规划,我们才能在退休后过上幸福、安稳的生活。希望大家都能把这些冷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