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的四月,上海为特殊群体送上暖心大礼。热浪从上海市总工会官网获悉,自2025年4月1日起,支援外地建设退休回沪人员补助标准将迎来新一轮调整。这项延续18年的惠民政策(自2007年首次实施),再次彰显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的温度。


  本次调整呈现"双轨并行"特点:① 定额补助"阶梯式"增长:以3800元退休金为分界线,低于该标准者月增60元至430元,高于者同步提升至380元② 帮困补助"精准滴灌":对1000元以下退休金群体月增140元,2800-3300元区间群体月增120元


  家住杨浦区的张阿姨是典型受益者。作为上世纪60年代赴新疆支边的"老上海",她每月退休金2800元。经社区事务受理服务中心核算,其补助将从原620元(定额+帮困)增至820元,相当于每月多出200元"菜篮子"补贴。


  热浪注意到三个关键创新点:


  1. 动态调整机制:补助分档标准较2024年上调200元,体现与经济发展同步
  2. 未申领群体"补差":首次申请者最高可享950元差额补助(含节日补贴)
  3. 数字化审批:通过民政救助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据上海市人社局2024年度报告显示,全市现有支内回沪退休人员约12.6万人。本次调整预计年度新增财政支出超2.8亿元,充分体现政府对特殊贡献群体的关怀。这一举措与《"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规划》中"完善老年福利制度"的要求高度契合。


  符合条件人员(1979年前户籍迁出上海的外地支边退休人员)需备齐:√ 支内身份证明√ 户口本原件√ 婚姻状况证明√ 退休待遇凭证√ 上海银行账户至户籍所在社区事务受理中心办理,2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


  在老龄化程度达36.8%的上海(数据来源:2024上海统计年鉴),这项政策不仅体现城市反哺精神,更开创了"贡献者优待"的新型养老模式。正如复旦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所言:"用制度温暖守护建设者晚年,是城市文明的生动注脚。"


  您身边有符合条件却未申领补助的支内老同志吗?欢迎分享他们的故事。点亮红心传递温暖,关注@热浪,第一时间获取惠民政策解读。#上海养老 #退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