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整整70年过去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英雄赞歌》,依旧让人热血沸腾,那荡气回肠、穿越时空的旋律,把我们带回抗美援朝这段交织着血与火的历史。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70多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经过三年的浴血奋战,终于取得了抗美援朝的伟大胜利。


  今年7月27日,是朝鲜停战协议签订70周年纪念日。为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在全社会营造崇敬英雄、关爱老兵的氛围,《河南日报》采访了一组志愿军功勋老兵模范典型及其亲友,其中报道了温县抗美援朝老兵辛文立的故事。


  回望抗美援朝往事,在英雄赞歌里重温铁血荣光。今天《温县发布》小编也采访了一组温县的志愿军功勋老兵模范,与各位微友一起聆听抗美援朝中那些可歌可泣的故事。


  抗美援朝精神


  ●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


  ●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辛文立:炮火中行进的通讯兵


  “不用采访我,我不是什么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在战场上的战友们,我只是做了一名战士应该做的……”7月26日,在温县县城的一个四合院里,面对记者的采访,92岁的辛文立这样说。


  辛文立曾参与抗美援朝战争,在金城阻击战中因为功勋卓越荣立个人一等功。


  1951年,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203师608团4连的一名通讯兵,20岁的辛文立奔赴战场,参加金城阻击战。当年10月15日,辛文立和战友们一起进入阵地。18日上午,敌人占领对面一座大山,辛文立接到任务前去探查敌情。此时,敌人正封锁我军前沿,4架飞机轮番轰炸,密集的炮火打得遍山是烟。辛文立冒着枪林弹雨爬了几百米就被敌人发觉,机关枪迫击炮一起朝他打来,这反而让他了解了敌人的火力位置。根据辛文力的情报,我军暂时抵挡住了敌人的进攻。


  18日下午,敌人援兵到来,且有坦克助阵,辛文立按照指导员指示和一名军械员一起,送信给离连部2公里的二排,机敏的他用两人轮番“掩护”的计策,过险坡、爬悬崖,两人浑身血肉模糊地爬到了二排,完成了任务。


  晚上回到连队,得知一班有几名战友被困山下,辛文立按照连长的指示前去联络。其间,因为蹬翻了一块石头被敌人发觉,敌人用机枪疯狂朝他隐藏的地方扫射,致使躲在石头后面的辛文立左手负伤。随后,他佯装牺牲,等敌人撤离后,他则用嘴叼着绷带把伤口包扎好,爬回了连部。


  返回连部不久,我军开始反击。战斗中,连长不幸中弹牺牲,辛文立也与20多个敌人狭路相逢。生死关头,他果断朝敌群扔出两颗手雷。随着两声巨响,10多个敌人翻了跟头,一挺机枪也被炸毁。当敌人集中火力再次向他发起攻击时,他机敏地从身边一道悬崖上翻身溜了下去,带着浑身伤痕,艰难地挪回营部。天亮后,辛文立不顾伤势严重,又往前线送了两次信。


  在这次战斗中,辛文立不怕牺牲,机智勇猛,先后13次完成通讯任务,还多次参与救助伤员。金城阻击战后,他荣立一等功。


  挥手告别老人,耳边似乎响起这样的旋律: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辛文立便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凡人英雄的一员。战事虽远,他们的家国情怀、民族精神永在。


  商连清:愿以微躯殉国难 不虚此生中华行


  “谁不希望和平啊,谁想打仗啊,但是敌人不让我们安稳,那我们就打!去打仗就会有牺牲,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都牺牲在朝鲜战场了。如果牺牲摊到自己身上就要退缩,那国家不都完了?”


  1926年出生于辽宁的商连清曾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后转业到温县人民检察院至离休。


  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商连清随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才刚刚成立一年,我们的轻武器步枪填一个打一个。而敌军是连发八发,飞机大炮更厉害,出动多少飞机根本数不清,朝鲜的天空满天都是飞机,后来看报纸上登过是近千架飞机。”商连清说,“敌军猖狂得很、飞机飞可低,我们开玩笑说飞机都能把帽子摘走。”


  商连清在连队兵站做警卫员,兼任营里的文化教员。


  提起牺牲的战友,老人唏嘘不已:“战斗中我们的炊事员肚子被炸开了,他又自己把肠子塞进去继续战斗。”


  朝鲜气候严寒,最先入朝的部队防寒装备配给不足,衣着单薄,导致冻伤减员严重,后来补给跟上后,服装也只是棉衣棉裤为主。而当时敌军穿着兜式防寒帽、羊毛内衣裤,还外套防雨登山服,甚至还配备了防弹背心。


  “在这样的艰苦条件下,我们能把敌军打到南朝鲜,力量真是了不得!敌军一直往后退,我们的后勤都走到汉城了!”老人说着,语气里满是自豪。


  在朝鲜期间,商连清荣立一次三等功并且获得多枚军功章。“那次我单独执行任务,为指导员去团部送材料。团部在后方,山路遥远、语言不通,还要面临敌机轰炸,我带着干粮走了七八天。能活下来就是幸运啊!”老人说。


  现在,商连清老人住在温县武园街一处老房子里,房子里的装修和家具都是几十年前的样式,但是非常温馨干净整洁,穿过种满花草的小院子,进门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满满的书架。


  记者请老人拿军功章的时候,在柜子的抽屉里面发现一卷卷叠起来的奖状,这都是老人在温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期间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各种表彰。


  此刻,一位不忘初心老党员的荣耀之路,让人思绪万千,潸然泪下!


  刘云生:那颗从抗美援朝战场上带回来的子弹壳已长在他的身体里70余年


  记者见到刘云生时,老人正坐在家门口阴凉处吹风纳凉,老伴儿在厨房里忙活着做加餐,老两口虽然都年过九十,但是身体健康、精神矍铄、生活自理,家中充盈着安宁祥和的氛围。


  刘云生出生于1929年,老人1946年参军入伍,加入196师成为一名步兵。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提起那场打出了中国国威的战争,老人记忆犹新、心情激动。


  老人曾先后两次入朝参战。朝鲜战场上天气寒冷、环境恶劣,战争初期后勤保障不足,大家穿着薄底的力士鞋,没有厚袜子厚棉衣御寒,很多战士都冻伤了,有的失去了手指脚趾,有的甚至被迫截肢。


  “敌军兵力虽然强,可咱们团结有力量。面对烽火,只想保家卫国,咱们从来没有怕过!”老人挥着手臂说。


  回忆起自己在朝鲜战场上最艰苦的那一刻,老人说,当时他所在的连队曾经三天没有吃上饭,朝鲜老百姓问,你们饿不?连长说,不饿!我们还可以接着战斗!


  聊到动情处,老人还给记者展示了他身上的伤痕,那是英雄的烙印。只见他的脚上、大腿处、前胸后背都有明显的疤痕,脚面上也有一处突起的硬块。这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带回来的子弹壳,伴随了老人70年,早已和他的血肉融为了一体。


  1952年,刘云生光荣退伍,从朝鲜战场返回了祖国,从战火纷飞走向和平年代,这些先辈们有的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有的默默地退伍返回家乡,是他们将鲜血浇灌在异国他乡的土地上,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太平盛世!


  李根法:可惜我的战友们没有看到这盛世


  “国家安全,你我都是受益者。我们的国家安全来自于哪里?来源于我们每个人的维护和付出。”李根法是温县赵堡镇郑老庄村人,老人1932年出生。


  解放战争时期,老人参加过淮海战役、渡江战役。淮海战役是三大战役中的第二个战役,也是解放军牺牲最重、歼敌数量最多、政治影响最大、战争样式最复杂的战役。而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上海、武汉等大城市,以及江苏、安徽两省全境和浙江省大部分及江西、湖北、福建等省各一部分,为之后解放华东全境和向华南、西南地区进军创造了重要条件。


  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1951年李根法随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那时年仅19岁。


  “看见敌人炸死我们中国老百姓,我真是义愤填膺,只想奋起反抗把他们打趴下!”


  “当时我们团长问,去朝鲜战争,怕不怕?我们都是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都在吼,保家卫国,不怕牺牲!”


  老人讲起自己的经历云淡风轻,聊起战友的故事慷慨激昂。


  采访现场,老人的儿媳忍不住说:“现在我爸的颅骨里面还有弹片呢。”


  李根法老人忙制止:“说这干啥!”


  原来,老人在淮海战役中,颅顶部被敌军炸伤三处,颅内还留有一枚弹片。原本20年前计划做手术取出来,但是医生说风险很大,家人商量后就放弃了手术。从16岁到91岁,这枚弹片陪伴了老人整整75年!


  “没有我们战友的牺牲,我能立功得奖章?可惜我的战友们没有看到这盛世。”看着那代表荣誉的徽章,老人眼含热泪地说,“现在的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给咱的。我是党员,没给党和人民作出贡献,可党费不能少交。”


  如今,李根法老人每年岁末年初都会雷打不动地去温县养老保险中心查询退休工资,怕工资涨了自己不知道而少交了党费。从精神矍铄骑着自行车前去,到佝偻着身躯脚蹬三轮车代步,中心的工作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但老人查询的脚步却从未停下。工作人员曾多次劝说老人工资有变动会主动联系他的,但老人仍一次一次亲自去问去查询。


  “我总觉得电话里说不清楚,得亲自去查查才放心。”


  敢于牺牲、淡泊名利、不计得失、吃苦耐劳、忠诚正派……这是李根法老人永不磨灭的赤诚初心!


  舍我其谁报国志,碧血丹心爱国情。


  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正义旗帜,舍生忘死、浴血奋战,最终赢得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70年来,斗转星移,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举世瞩目,但伟大功勋不会被时间冲淡,铭记历史,就必须铭记那群“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战争,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


  1950年6月,美国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美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把战火烧到我国境内。为了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书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在这场伟大的战争中,也闪耀着温县儿女的英雄身影。在前线,温县子弟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多人立功受奖;在后方,工人们把工厂当战场,农民踊跃交售“爱国粮”,广大知识分子和社会各界人士也积极为夺取战争胜利贡献力量,把深情厚意送到前线。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建功立业的新时代,让我们秉承先烈遗志、传承红色精神、砥砺初心使命,在全社会营造崇敬英雄、关爱老兵的氛围,创造更多人间奇迹,铸就新的时代辉煌!


  温县融媒体中心记者 崔新娟 通讯员 张璐 整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