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企业养老金的计算
广东企业养老金的计算
广东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省,因其毗邻香港和澳门,作为沿海的省份,经济发展在全国的省份中属于头部。它的退休金如何呢?本文探讨广东的企业退休金的计算方法,以此为即将退休或更远时间退休的人提供一种思路和策略。
广东的退休金主要也是三部分,即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和过渡养老金。这点与全国其它省一样,符合统账结合的原则,但其内部设计与其它省有很多差别,并且非常复杂,因为受年限和参保情况影响,退休人员要分清自己属于哪类。
它最多有六部分构成基本养老金: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加发+地方养老金+缴费年限津贴
这里的前两项,即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任何人都有,而且这是未来十年后唯一的基本养老金的构成。第三部分过渡养老金随着“中人”,即80年代到90年代中期参加工作的人全部退休后,就不再有过渡性养老金。而过渡性养老金加发在最近也会退出历史舞台。
由此可见,广东的养老金的计算非常繁杂。 本文重点谈前三部分,后三部分只简单说明,只给出公式,若属于核定范围内的退休人员,可以参考。
1.基础养老金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2.个人账户养老金
个人账户养老金=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3.过渡养老金
过渡养老金,广东省根据参保时间是在1998年7月前和7月后区分如下两种情况。
a.1998年6月30日前参保的退休人员(即所谓的中人),首次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根据6项因素确定,包括:退休时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指数、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30日期间平均缴费指数、1998年6月30日前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1.2%)等因素。
1998年6月30日以前参保且2021年1月1日起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首次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按以下办法计算:
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1998年6月前的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998年6月前实际缴费年限)×1.2%
本人1998年6月以前的平均缴费指数=(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前的实际缴费指数平均值×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前的实际缴费年限)÷(视同缴费年限+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前的实际缴费年限)
可以将上面的两个公式联立化简为如下的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当年的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及93年底前实际缴费月数+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前的实际缴费指数和)/12*1.2%
b.对于1998年7月1日以后参保的退休人员,即所说的新人(完全在统账结合之后参加工作的人)首次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根据4项因素确定,包括:退休时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过渡性养老金计发系数(1.2%)等因素。
1998年7月1日以后参保,具有视同缴费权益且2021年1月1日起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首次领取的过渡性养老金,按以下办法计算:
过渡性养老金月标准=退休时职工基本养老金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年限×1.2%
4.过渡养老金加发
过渡养老金加发的原因是因为新的过渡养老金的计算高于原有旧的计算值,所以未来补偿按旧的计发办法的不足,而有过渡养老金的加发。
过渡期加发待遇发放标准=(2021年按新办法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2021年按原办法计算的过渡性养老金)×当年过渡性养老金发放比例-缴费年限津贴×当年地方性养老金项目减发比例
所谓原办法的过渡养老金的计算=视同缴费账户额/120
上面的过渡养老金加发有时效性,从2021年到2024年,公式里的当年过渡性养老金发放比例是渐增的,比如2024年是90%,2025年则是100%,也就是全额过渡到新的计算方法。
此外过渡性养老金还有全省统一的按每人每月加发100元的标准执行。
5.地方养老金
广东有些城市有地方养老金这笔,条件是2005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高于全省2005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的市,可为2006年6月30日前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006年7月1日后申领基本养老金的参保人计发地方养老金。地方养老金月标准为:
地方养老金月标准=(所在市2005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一全省2005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本人2006年6月30日前缴费年限×1%。
显然很少有城市具有地方养老金,甚至珠海都没有。
6.缴费年限津贴
累计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和一次性缴费年限)每满一年计发4元缴费年限津贴,不满1年不计发。
这是一项激励政策,鼓励政策出台时长期参保和过渡养老金的调整,但现在由于不在进行新旧过渡养老金的对比,可能已经不复存在。。
上面的各种公式出现了很多概念,解释如下:
1.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这是一个与你的缴费指数非常相关的参数,是计算缴费工资指数的分母。有的省也把它用作计发基数和缴费基数。广东的计发基数每年都会在年底公布当年的计发基数。下面是最近四年广东的计发基数,我们就把它当作上一年的在岗平均工资(实际上略小一点):
2020年计发基数
7860
2021年计发基数
8332
2022年计发基数
8682
2022年计发基数
9028
2024年计发基数
9307
这张表说明为什么在同等条件下,后退休的人,养老金会比前面的人高。
2.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
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3. 本人平均缴费指数
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
4. 视同缴费月数
广东是在1998年完成统账结合的参保工作,在此之前有些年并没有缴费,即使有缴费的几年也被看成是视同缴费,一般被称作视同缴费年限,广东把它转称月数。
5. 实际缴费指数
就是1998年以后参保人员的缴费基数与全省社平工资的比值。其公式:
实际月缴费工资指数=本人月缴费工资/上年度全省职工(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
这个指数的计算方法是先到本省或市的智慧人社网站上查出你本人历年的缴费基数,然后查出广东历年的社平工资,然后求出每年的指数。下表给出早期的广东的社平工资,读者自己可以完善后期的数据。
年度
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
全省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元/月)
1993
444
/
1994
593
/
1995
688
/
1996
761
/
1997
808
/
I998
/
853
1999
/
942
2000
/
1152
2001
/
1307
2002
/
1485
2003
/
1666
2004
/
1843
2005
/
1997
6.视同缴费指数
这是广东独创的一种特殊指数,是为了解决1993年底前没有缴费如何确定其各地因经济不同所享受同期的待遇,因而有指数差别。其计算公式:
视同缴费指数=1993年所在地职工月平均工资÷1993年全省职工月平均工资
下面这个表给出了一部分地区的视同缴费指数:
由上表可以看出珠海的视同缴费指数是1.389。这个数值越高越能拉高平均缴费工资指数。
- 视同缴费账户额
这是广东特有的一种账户,为了解决早期视同缴费期间的待遇问题,而由政府给职工补充的一个账户,它主要用于和新的计算方法作对比。
- 基础养老金的系数a
这也是广东独有的一种区别缴费多少对养老金的影响的计算系数。它的计算公式是:
当平均缴费指数低于0.6时, a=本人平均缴费指数÷0.6;
当平均缴费指数高于或等于0.6时, a=1。
一般收入低的人员,其缴费指数有可能低于0.6,这样其a的值就会低于1,由公式: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可以看出会拉低职工的基础养老金,这对于外来打工人员极不友好。但对于缴费指数高于0.6的人,没有任何影响。
- 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
这是你个人账户数年累计的储存额,因为职工个人缴费部分都进入你的个人账户里。在智慧人社上可以查询到数额,是个人的永久资产,即便没有领完而去世,家人可以继承。
- 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这是在计算个人账户养老金的时候,分母的取值。它与退休年龄有关,是国家统一的规定。见下表: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退休年龄
计发月数
40
233
56
164
41
230
57
158
42
226
58
152
43
223
59
145
44
220
60
139
45
216
61
132
46
212
62
125
47
207
63
117
48
204
64
109
49
199
65
101
50
195
66
93
51
190
67
84
52
185
68
75
53
180
69
65
54
175
70
56
55
170
建立了上面的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我们可以模拟一位南海的一位中人职工退休金的计算过程。他的个人情况如下:
出生年月
1965年10月
参加工作
1984年4月1
退休时间
2025年 10月
退休地点
南海
由上面的信息我们可以提炼出计算养老金的一些重要参数:
视同缴费月数及93年前实际缴费月数(从1984年4月到1993年12月)
117
实际缴费年限转成月数
从1994年1月到2025年10月)
382
累计缴费月数
499月=41.58年
查询上面表格南海的视同缴费指数
1.316
此外我们通过他的个人、缴费记录 可以知道他的缴费基数和缴费累计,同样也可以查到视同缴费账户额。并且我们假定我们知道全省的社平工资,根据他的缴费基数可以算出他的个人的实际缴费指数之和是738.4562(从94年到2025年),这样根据公式:
平均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指数之和)÷(视同缴费月数+实际缴费月数)
=(1.316*117+738.4562)/(117+382)
=1.7884
另外还需要计算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前的实际缴费指数和,方法和计算实际缴费指数一样,知道个人缴费情况和对应年的社平工资,就可以得出,假设我们计算得出是79.0421.
这样我们就有了下面的表格用于输入养老金的计算:
个人账户储存额
306896.24
视同缴费账户额
128125.26
个人账户计发月数(60岁退休)
139
平均缴费指数
1.7884
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前的实际缴费指数和
79.0421
养老金计发基数(由于2025年未公布,按照2024年的)
9307
系数a (因为平均指数1.7884大于0.6)
1
本人指数化月平均工资
9307*1.7884=16644.64
有了上面两个表格的信息,我们可以计算各部分的养老金了。带入相应的公式:
基础养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a+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含视同缴费年限)×1%
=(9307*1+16644.64)/2*41.58*1%
=5395.35
个人账户养老金=首次领取基本养老金时个人账户储存额÷个人账户计发月数
=306896.24/139
=2207.89
由于案例给出的人是中人,(若是新人公式不同,要取前面过渡养老金的后一个公式)我们的案例要利用下面这个公式:
过渡性养老金=退休当年的计发基数*(本人视同缴费指数*视同缴费月数及93年底前实际缴费月数+1994年1月至1998年6月前的实际缴费指数和)/12*1.2%
=9307*(1.316*117+79.0421)/12*1.2%
=2168.66
由于在2025年新旧过渡养老金的计算结果不再比较,因此上面的过渡养老金是实际结果。因此也不在考虑过渡养老金的加发,但要考虑全省统筹区统一有每人每月加发100元的补贴。因此最后:
过渡性养老金=2168.66+100=2268.66
地方养老金月标准=(所在市2005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一全省2005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2×本人2006年6月30日前缴费年限×1%。
如果查出南海的2005年的社平工资低于全省的,我们认为南海没有地方养老金。请南海的朋友确认。
缴费年限津贴
这一项应该随着时间的推移,养老金的计算都用的新公式,所以不复存在。
因此这位职工的基本养老金是:
基本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养老金
=5395.35+2207.89+2268.66
=9871.9
计算结果表明这位退休人员应该是企业的一个高管,这是由其指数决定的。普通职工的指数也就是1左右,而他的是1.7884。
总结一下广东的养老金的计算方法:
- 广东2025年前的计算方法非常复杂,需要非常专业才能理解计算方法。广东要计算三次指数,一个是视同,一个是1994到1998年的,还有一个是平均指数。广东的指数平均是全程指数平均。广东的采用的是月平均缴费指数。广东每个地区的视同缴费指数都不同,要查表。广东的视同缴费年限比好多省延长了两到三年,因为其计算到1998年6月。这点对于中人非常有利,相当于增加了视同缴费年限,这样就提高了过渡养老金。广东具有全国各省最高的计发基数,在广东退休非常有利。广东的那个计算基础养老金的小a,对于低工资的打工人员不是很友好。广东全省统筹,计发基数统一,对于不发达地区非常有利。广东有些地区有地方养老金。广东新人与中人的过渡养老金计算方法不一样,要确定自己是哪类人。广东的退休金对于中人来说,由于视同缴费指数不同,造成不同的城市的养老金是不同的。对于新人来说,由于指数的计算与全省全口径在岗职工工资的平均值有关,根据其计算公式不再受视同缴费基数这一有地域差别的指数影响,因此每个城市都是公平的。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