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基层·来自一线的改革故事|“模拟转移”让群众及时享受退休待遇
8月7日,在秦皇岛市政务服务中心,袁秀瑾(右)正在听工作人员介绍如何填写退休手续相关表格。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摄
“袁姐,你的养老保险都转移到秦皇岛了,今天就可以来窗口办后续业务。”8月7日,秦皇岛市民袁秀瑾接到了秦皇岛市企业养老保险中心扩面权益部副部长王笑予的电话,通知她到市政务服务中心社保窗口,办理退休手续。
“我曾在鞍山、攀枝花、上海、北京等多地工作,每个地方都有养老保险缴费记录,因为缴费年限不够,只能回户籍所在地秦皇岛办理退休。”袁秀瑾告诉记者,7月中旬,当她来社保窗口询问办理流程时被告知,她需要分4次提交养老保险转移接续申请,前一次完成,才能办下一次的业务。每次转移接续都需要转入地、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进行多个步骤业务办理,双方工作人员接力完成,时限为15个工作日。
“我当时算了一下,8月份退休,办完全部手续要等到9月中旬,那我9月份的退休金就领不到了。”袁秀瑾说,幸好秦皇岛市企业养老保险中心开展了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改革,为其开通绿色通道,并指派专人盯办业务,实时调度进度。同时,窗口工作人员还教会她通过手机申请业务,避免多次往返窗口。
8月7日10时许,袁秀瑾来到秦皇岛市政务服务中心,很快办完了退休手续。
袁秀瑾的转移接续手续办理时间,是如何从2个月压缩到不足1个月的?记者到秦皇岛市企业养老保险中心寻找答案。
“改革后,我成了单位的转移接续业务的调度专员,专门负责协调处理像袁秀瑾这样的复杂业务。”王笑予向记者解释压缩办理时限的“诀窍”。他说,各省的养老保险政策、业务系统、数据质量都存在一定差异,为解决这些差异造成的问题往往需要大量时间,双方社保经办机构需要多次沟通,回退业务并重新修正相关信息数据,导致办结时间延长。
为此,秦皇岛市企业养老保险中心针对一人多地转移接续业务施行“模拟转移”,提前与下一个转出地社保经办机构沟通,请其提前核准校验参保人的信息数据,通过加密邮箱传递相关材料,提前发现堵点并解决问题。在具体实施转移接续手续时,每完成一步骤,就立刻与转出地沟通一次,请其及早办理下一步骤。
“当时与攀枝花市进行‘模拟转移’时,我们发现袁秀瑾在对方社保系统中留的是她的曾用名。”王笑予说,他第一时间告知袁秀瑾复印了户口本,并写了情况说明,将资料寄到攀枝花。
最终,依靠专员负责和“模拟转移”,袁秀瑾不到一个月就办完了4次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顺利进入后续退休手续办理。
“目前,全市养老保险机构都统一了转移接续手续经办流程和政策解读口径,实现全市转移接续手续方法一致、步调一致、节奏一致。”秦皇岛市企业养老保险中心副主任李健说。(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现场评
瞄准群众关注的焦点改
随着人口流动性的增强,养老保险转移接续办理成为许多参保人关注的焦点。如何在退休前顺利完成转移接续,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
曾经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手续较复杂,有时甚至需要参保人多次往返不同地区。秦皇岛市采用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既让参保人足不出户即可完成申请,又为不熟悉线上操作的群体提供了便利,真正实现了群众办事“少跑腿或零跑腿”,大幅缩减了办理时间,让参保人能够更快、更便捷地享受到应有的养老保险待遇。
秦皇岛市在推进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改革中,特别注重优化工作流程和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他们推出“模拟转移”,变“被动审核”为“主动提醒”,及早发现、打通转移过程中的难点、堵点。可以说,正是这种工作流程和机制创新,为这项改革的顺利开展并取得实效提供了保证。
把群众关注的焦点,当成改革的切入点、发力点,这样就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秦皇岛养老保险转移接续改革再次证明了这一点。(河北日报记者 孙也达)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