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领一份每月1万元的养老金吗?这实际上也是可以通过养老保险缴费来实现的。究竟需要怎样的缴费年限和档次呢?


  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主要包括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计算而来。当然,除了养老金以外,去世以后还有丧葬费、抚恤金以及个人账户余额等待遇,养老保险的保障还是非常全的。


基础养老金怎么算?

  基础养老金计算公式为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主要是为了保障大家基础养老金的购买力水平。通过指数化的转化,能够实现缴费和待遇水平上的公平。


  如果说每年的缴费基数上下限都是从1月1日执行到12月31日,这样按60%档次缴费,每年可以领取0.8%的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如果是100%档次,可以领取1%。如果是300%档次,领取是2%。


  各地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一些地方也称为养老金计发基数,普遍在7000~8000元之间。2023年退休计算养老金使用的社平工资和养老金计发基数是从6401元至12183元。


个人账户养老金怎么算?

  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的余额行程是非常复杂的,2005年以前是按照缴费基数的11%记入,2005年以后变为了8%。如果说缴费基数够高的话,个人账户余额攒个四五十万元也没太大问题。比如说月缴费基数1万元,40年就能积累38.4万元。


  个人账户还会有利息,2005年以前的个人账户记账利率相对较低,只有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左右;2005年以后普遍增长到了4%上下。2016年以后开始由人社部、财政部统一公布,2016年甚至高达8.31%。


  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是根据不同的退休年龄确定的。50岁、55岁和60岁退休分别是195个月、170个月和139个月。


  由于有关计发月数是按照2000年的人均预期寿命和2005年的有关政策预期来测算的,按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计发月数制度未来有可能修订完善。大概率有关计发月数会增大,但是如何过渡?相信国家会拿出妥善方案的。


养老金怎么能领到1万元?

  一般来说,基础养老金部分还是大头,个人账户养老金部分会略少一些。基础养老金每月能领到6000元到7000元,个人账户养老金能领到3000元到4000元,养老金就能达到1万元以上了。


  由于即使按照300%档次缴费40年也只能领取80%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对于社平工资较低的地方来说,实现养老金过万元就有些困难了。但是8000元以上的地区还是有可能的,比如说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


  比如说在上海按照200%档次缴费40年,基础养老金可以领取60%的退休上年度社平工资。按照2023年度的全口径社平工资12307元计算,每月基础养老金为7384.2元。


  如果说退休时个人账户的余额有50万元,60岁退休,每月个人账户养老金就能领到3597.1元。


  两部分相加养老金接近1.1万元。


  所以说,一般养老保险缴费年限要达到40年以上,缴费档次一般在200%~300%,退休养老金确实有可能达到上万元的。#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