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年轻人不参保的真问题
字号: 小 大
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人社部社会保障研究所等五家机构于11月29日联合发布了《2015中国职工养老储备指数大中城市报告》。报告指出,保险未覆盖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以下的年轻职工群体,比例高达20.1%,也就是说,这个年龄段每5个人中就有1个没有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而这一年龄段未参保人数占全部年龄段未参保人数的70.9%。因此在政策选择上应该向这些人倾斜,进一步提高年轻人的参保覆盖率。
让每个人都能足额、及时缴纳养老保险,既是解决个人养老问题的现实选择,也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从某种意义上讲,养老保险覆盖率不足,年轻人参保的积极性不高,养老储备的指数受到影响,其间的原因就值得探析。
究竟是不愿缴,还是不能缴,或者是缴不起,这需要对群体性现象进行细分化解剖。年轻职工初入职场,对缴纳养老保险的重要性还可能认识不足,很多人认为自己还比较年轻,不用急着去缴纳保险金,反正缴纳15年之后就可以领取了,现在缴纳不如今后缴;其次是年轻人面临的经济压力较大,年轻职工的工资待遇不高,跳槽的频率也很高,工作不稳定也造成养老金缴纳不固定,加上要解决住房、结婚或者生育等问题,都可能让其将缴纳养老金延之于后;再次是受全国社保政策不统一的影响,社保丢弃的现象比较严重;再加上时下社保缴纳的基数过大,个人的负担较重,亏空等因素造成的情绪恐慌,都容易造成年轻职工对缴纳社保的不积极现象。
2013年有数据称,全国共有3800万人弃缴社保,加大了空账压力。步入2015年,全国已有天津、重庆、福建、江西等地执行新的社保缴费基数标准。与2014年相比,用人单位和职工需要缴纳的社保费用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涨。而另一方面,现在的养老保险缴费水平确实偏高,“五险一金”已经占到工资总额的40%到50%。有专家建议要对社保缴费标准进行下调,以提高性价比和吸引力;然而在实际中,由于社保资金的缺口越来越大,历史欠账越来越多,因而又需要提高缴纳标准以弥补亏空,结果则陷入到“越亏越调,越调越跑”的恶性循环之中。
由于国内养老保险体系建立时间不长,时下的年轻人其实是在为历史欠账买单,这对他们来说是有一定想法的。出于对未来的担忧,加之年轻人收入待遇的相对偏低,都使得未参保人数始终保持较高的比例。然而,让养老保险政策覆盖到每一个人,是实现“老有所养”的基本要求和现实路径,也是公共责任的应有之义。只有让每个人都能享受到养老政策的庇佑,其权利才会更加丰满。然而,要让个体积极参加养老保险,就必须让其对养老保险政策有充分的信任和高度的认同,让其从心底去全面接纳。
基于此,一要加大的政策的宣传力度,通过讲解社保相关知识与好处,让年轻职工对社保政策有一个全面而客观的认识;二要在努力提高养老保险的覆盖面的同时,适度调整养老保险的缴费标准,让个人缴纳的负担真正降下来;三是要增加国家投入的力度,加大政策性补亏的效用,同时给社保基金一个稳定的投资渠道,实现其保值增值;四是要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给予年轻人在缴纳保险上更多的关怀;五是要加大养老保险体制的改革,打破区域界限和地区差异,既可以让其可以自由流转,又能实现标准的相对统一。总之,只有通过这些综合性的措施,年轻人不愿参保的状况才会改善,养老储备指数也会得到迅速提高。(堂吉伟德)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