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优质内容享分成#


  在 2024 年 12 月 12 日,人社部等五个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全面实施个人养老金制度的通知》,这一通知的发布,标志着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我国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紧接着,证监会迅速行动,对《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进行了更新,在这次更新中,新增了多达 85 只指数基金,为个人养老金投资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选择。


  时光悄然走过 3 个多月,如今的权益市场呈现出回暖的积极态势,而与之紧密相关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也迎来了令人欣喜的 “开门红”。根据 Wind 数据所提供的详细信息,从今年年初截至目前,在众多个人养老金基金产品中,工银养老 2050Y 脱颖而出,其收益率达到了 13.51%,成为唯一一只收益率超过 10% 的基金。不仅如此,收益超过 5% 的基金数量也达到了 34 只,有 170 只基金跑赢了上证指数的涨幅,并且实现正收益的基金占比高达 95%。回顾 2024 年一整年,上证指数的涨幅为 12.67%,然而在当时,扩容之前的个人养老金基金仅有 3 只跑赢了大盘。两相比较,今年个人养老金基金的整体表现有了显著提升,这得益于市场环境的改善以及新纳入指数基金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尽管个人养老金制度在基金收益方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在实际推行过程中,却遭遇了居民参与热情低迷的困境。平安证券经过深入测算后指出,当前缴费人数仅仅占开户人数的 30% 左右。这一数据直观地反映出,在众多开立了个人养老金账户的人群中,真正愿意持续投入资金进行缴费的比例并不高。而在这其中,中低收入群体的参与积极性尤其低,主要原因就在于税惠问题。个人养老金制度中所提供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于中低收入群体来说,吸引力明显不足。按照现有的税收优惠规则,在缴费环节,每年有 1.2 万元的限额标准可在综合所得或经营所得中据实扣除;投资环节投资收益暂不征收个人所得税;领取环节,个人领取的个人养老金,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照 3% 的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


  对于中低收入群体而言,他们本身应税收入较低,在缴费环节的扣除对其应纳税额的影响有限,而在领取环节还需额外缴纳 3% 的税,这使得他们认为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并不能带来明显的实际收益,从而导致积极性受挫。


  此外,从个人养老金制度运行的整体情况来看,还存在着其他影响居民参与热情的因素。一方面,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存在灵活性不足的问题。账户要求封闭运行,锁定期较长,并且提取条件十分严格,只有在达到退休年龄、出国境后、丧失劳动能力等特定情形下才能领取。这种封闭运行模式虽然在强制储蓄、专款专用方面有一定积极意义,但对于那些可能遭遇罹患大病、重大家庭变故等特殊情况的居民来说,却缺乏足够的灵活性,这使得部分居民在开户后选择持观望态度,不愿意缴款或者只愿少量缴款。


  另一方面,当前个人养老金平台的便利性还有待提高。在运行机制上,个人养老金客户主打产品的渠道并不通畅,缺乏一个能够实现开户、缴存、产品全面展示、便捷缴费、扣费等一站式服务的平台,无法满足居民便捷消费的需求。以银行渠道为例,居民在银行只能看到与该银行建立代销合作的个人养老金金融产品,难以全面接触到市场上所有的产品。


  而且,个人养老金资金账户可投资的产品种类繁多,数量多达数百个,对于金融消费经验相对不足的普通居民而言,要从中进行比较并做出合适的选择,难度较大。再加上个人养老金产品起步较晚,产品与养老服务的关联性不强,产品设计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不同银行推出的产品在存取方式、期限结构、利息水平等方面差异不大,保险产品中同类产品的缴款内容也相似度高,难以满足居民个性化、多元化的养老金融需求。这些因素综合起来,都极大地影响了居民参与个人养老金制度的积极性。


  尽管个人养老金制度在收益方面展现出了潜力,但要真正激发居民的参与热情,还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进一步优化税收优惠政策,使其对中低收入群体更具吸引力;同时,要提升个人养老金账户管理的灵活性,完善个人养老金平台的服务功能,丰富产品种类,提高产品的差异化和个性化水平。只有这样,才能让个人养老金制度更好地发挥其在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的重要作用,为广大居民的养老生活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信源:


  1. 大河财立方,关于个人养老金基金收益等相关报道


  2.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关于《个人养老金基金名录》链接:http://www.csrc.gov.cn/csrc/c100028/c1647457/content.shtml


  3. Wind 数据库,个人养老金基金收益数据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