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球典范到天怒人怨:智利养老模式翻车,给中国什么警示?
从全球典范到天怒人怨:智利养老模式翻车,给中国什么警示?
智利开创了他们国家独特的养老金模式,并且效益显著,不仅受到世界银行的大力推崇,还成为三十三个国家的借鉴模板,但没想到不久以后,智利养老模式翻车,它究竟有什么弊端,给中国又带来哪些警示呢?请长按点赞会有惊喜出现
疫情给各国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他们正想方设法地恢复、带动国内经济发展,智利也是如此。智利为了缓解国内人口的就业、生活问题以及拉动消费增长,于是另辟蹊径决定靠养老金作为本国经济的催化剂,智利在养老金制度上总是玩不同的花样,他们还为此创新:用未来的保障救助今天的危机。原本20世纪七十年代初的智利是打算走苏联的道路,因此在当时采取的是现收现付制的公共养老金计划,这个计划存在众多不足,如赤字不断扩大,分配越来越不公平,运行程序混乱等,这些问题不断堆积使得该养老金制度直接败退。面对国内矛盾的加剧,智利是如何解决的呢?
1973年9月,军事政变发动,皮诺切特上台,他想尽一切办法将智利从经济困境的泥潭中拖上岸,于是聘请一位获得1976年念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来担任智利的经济顾问,对他稍有了解的人应该会知道他会提供什么解决办法,那就是采用“新自由主义”的方法。新自由主义也就是国内实行自由经济,政府作用最小化。智利也乖乖照做,开始实行大幅度改革,就在1978年至1981年三年时间,经济增长高于三成。政府的金库慢慢增加,他们便打算建立新的养老金体系。具体是怎样的呢?
智利在1981年把之前的养老保险私有化,然后采用个人账户积累制的私营养老金制度。那么这些个人的账户是谁来缴费呢?当然不是国家,而是雇员。所缴纳的费用就是雇员每月工资的百分之十。这换做是谁都不想干了,为何养老金还要我自己出钱呢?归根结底不是自己养自己吗?政府当然考虑到这一方面,所以给聘用雇员的雇主下达强制命令给他们的员工加薪18%,于是那些雇员看到政府做到这份上,自然也给面子乖乖缴费。由此也诞生了一个私营养老基金管理公司,主要是收集雇员所缴纳的费用,以及管理基金账户的投资运作。那么所收取的这些养老基金该如何利用呢?
养老基金管理公司将这些收取的费用进行大规模的投资,像银行、地产以及矿产、医药等领域都得到资金的充足“滋润”,智利的经济也得到迅速发展。除此之外,他们并不满足于国内市场,更是不断向国外投资,这些养老基金有42.8%都是投资在海外市场。那么智利国内人民岂不是得不到养老金了吗?实际上,公司将收取的费用用来投资,而得到的投资利润在包括本金加在一起就是他们所得的养老金。这么一看简直不会亏本,养老基金被盘活,社会流动资本更加充实,从而带动国内经济飞速增长。因此许多国家争相模仿智利养老模式,有九个国家都不做改动,直接照搬智利模板。随着时间流逝,弊端不断浮出水面,近二十年来。智利为抗议这种养老金制度进行过多次游行示威活动,智利养老金模式是如何翻车的呢?
第一, 在开展这个新养老金模式制度以前,众人听到的是会得到较高的养老金,因为回报率会很高。结果事实完全相反,许多智利工作人员退休后得到的养老金只有最低工资的三四成左右,这么低的养老金完全养不活自己,最终只能依靠子女来养活。第二真正得到养老金的人并不多。即使有那么多参保人员,但真正只有45%的参保人能得到足够的养老金,另外5%收入太少,得到的是“养老金救助”,而剩下的50%,收入还算客观,但个人账户的资金过少,因此退休后不一定能得到足够的养老金。第三,加剧社会不公平问题。一般能得到较高养老金的是那些退休的政府高层领导或者军队将领等,这显然和养老金是为了扩大公平的最初目的背道而驰。最后就是监管力度不强。之所以存在这么多毛病,肯定和私人管理的养老保险管理不到位有很大的关系,养老金的收益其实没有落在普通民众手上,而是那些资本家的手里。中国又可以从其中吸收到哪些教训呢?
我们必须明确的是,资本并不能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我们需要在人口基数和老龄人口比例以及金融环境变化的基础上,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养老模式,私人养老体系是被资本主义国家所极力倡导的,但最终仍然是国家保底,国民买单。对此,你的看法是什么呢?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