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到70年代的农民养老是如何解决的?他们有能力缴社保吗?
50年代到70年代的老年农民年纪已经大了,他们的养老问题是如何解决呢?
50~70年代的农民,出生在我国最艰苦的时代,当时的社会生活水平很低。国家实施的是城镇、农村分离的就业体系,农民是不可以进入工厂工作的。工厂优先解决,城镇人员的就业问题。
1986年我国率先在国营企业试行劳动合同制度,也渐渐出现了临时工,农民合同工等农民可以参加工作的体系。通过劳动合同制,我们建立了退休养老基金。只不过当时是针对新入职的职工才实施这一措施,所以当时还涉及不到退休问题。
1991年国家全面推动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全国普遍建立起养老保险制度。当时的农民只要不在企业正式工作,是都无法参加养老保险的。
1995年劳动法实施,国家才提出要建立灵活就业人员社会保险体系,但是也仅仅是面向城镇就业人员比如说城镇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实际上一直没有考虑在参加养老保险的政策范围内。
2009年国家专门为农民建立起了新农村养老保险体系,2011年建立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体系,2014年国家统筹两种养老保险合并为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这样才有了适合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
2014年国家全面推动户籍制度改革,消除城乡差异,让农民和城镇人员都享受到同样的公共就业服务政策,因此农民这时候已经可以逐渐参加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了。
但是能够参加,不代表随便参加。
灵活就业人员缴费负担重。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缴费的钱数等于缴费基数乘以缴费比例。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上下限是按照该省市上年度全口径城镇就业人员社会平均工资60%~300%确定的。
很多人没有发现,工资统计口径实际上只是城镇就业人员,既不包含灵活就业人员,也不含农村就业的人员。因为,统计这些人员收入的成本实在是太大了,国家从性价比角度讲,暂时放弃了对他们的收入统计。
这种情况下,实际上就出现了缴费基数上下限,跟农民收入不相符的情况。比如说2019年全国农民收入的中位数只有14389元,这样的收入水平怎么缴纳一年最低七八千元的灵活就业养老保险呢?
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42359元,所以城镇人口才有一定的负担能力。
现在全国各地的社会平均工资普遍在5000~6000元,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缴费基数最低也就在3000~4000元。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20%的比例缴纳,每月需要缴纳600~800元,一年7200元到9600元。
尤其是老年农民劳动力开始下降,他们宁愿将钱放在手里,确保应对各种意外,也不愿意参加缴纳以后无法动用的养老保险。
另外,很多老年农民已经超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需要缴费满15年才可以领取养老金,如果五六十岁才开始参加,可能需要七十多岁才能领养老金了。能活到那个时候吗?很多人都摇头。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实际上,更适合农民的养老保险制度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
国家建立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就是为了为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提供一份养老保障。本身由于这些人收入水平比较低,国家设计缴费档次和他们的收入是相适应的。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现在最低缴费档次是100元一年,有些地区会更高一些,比如200元、500元。这样的缴费档次所有人都能承担吧?对于低保人员,国家会直接为其代缴城乡居民养老和医疗保险的个人负担部分。这样就实现了应保尽保。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一般是一次性可以补齐15年的。也就是说到达60岁时能够补齐15年确保先是养老金,个别地方是65岁。
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不会亏本,因为个人缴费的部分会全部进入个人账户,还有一定的国家补贴呢。国家补贴是缴费档次越高,补贴钱数越多。万一没有领取完就去世,个人账户的余额可以继承,国家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打消农民疑虑,鼓励他们按高档次缴费,这样才能形成一份更高的养老金。
符合待遇领取条件以后,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除了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外,还有基础养老金。基础养老金国家最低标准是88元每月,各个地方还有一定的提升,一般在100~200元之间。虽然,基础养老金无法提供充足的养老保障,但是也算是养老金的一种有益补充。如果想要更高的养老金,还是应当选择更高档次缴费。
对于国家实施新农村养老保险制度以前,已经年满60岁的农民,可以不用缴费,直接领取基础养老金待遇。
总体来看,现在的农民养老,一般还是建议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好,更加适合农民的实际情况。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