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财办: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
中国青年网北京2月24日电(记者 任洁 见习记者 刘雅欣)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月24日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会上,中央财办副主任、中央农办副主任祝卫东表示,要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解决农民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
祝卫东介绍,现在绝大多数农村基础设施“硬件”有了明显改善,差距更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软件”上。一号文件针对农民群众上学看病、养老抚幼等方面的突出问题,积极回应民生关切。
教育方面,重点是优化区域教育资源配置,办好寄宿制学校和必要的小规模学校。文件特别强调,全面加强农村学生营养餐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
医疗方面,重点是推动医疗卫生人员和服务下沉,办好中心乡镇卫生院,让农民看病就医更加便利。对于那些连续参保基本医保和当年零报销的农村居民,通过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来给予一定激励,让参保的农民得到实惠。
养老方面,重点是针对农村老龄化加剧的趋势,聚焦农村养老的痛点,健全农村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解决农民养老方面的后顾之忧。
乡村建设不能平均用力
重点突出一个“实”字
祝卫东表示,当前,我国城镇化仍在快速发展,乡村人口持续减少,村庄格局加速演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从1985年至今的40年里,我国自然村数量减少约150万个,行政村数量减少近50万个。
乡村建设不能平均用力。文件强调,要顺应人口变化趋势,合理确定村庄建设重点和优先序,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建设模式。要强化规划引领,有规划乡村建设才有章法,避免乱建违建,但这不是说让村村都去编规划,有需要的就编,没有需要的可以不编,在县乡国土空间规划管控引导或者出台通则式管理规定,让建设有章可循、有据可依。
乡村建设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统筹考虑地方财力、农民需要和接受程度,重点突出一个“实”字,看看老百姓在用水用电、交通出行、住房安全等方面还有哪些困难,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农民群众急需急盼的实事,坚决反对搞花架子、形象工程。要注重建管并重,完善长效管护机制,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