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现代化 改革再深化丨邯郸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工作
我市多措并举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工作
半年完成领取待遇资格认证128.56万人
养老保险认证工作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为进一步保障社保基金安全,维护待遇领取人员的切身权益,我市早部署、多举措、齐发力、广宣传,扎实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认证工作。上半年,完成待遇资格认证128.56万人,完成率达99.92%,全省排名第一。
“大娘,看这里,慢慢地摇摇头、眨眨眼……不着急,再张张嘴……好了,认证成功。”家住曲周县南辛庄村的郎巧玲,因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每年养老待遇认证都成为难题。了解这一情况后,曲周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采取上门服务的方式为其进行“养老认证”。
郎巧玲的难题,也是众多老年人的难题。为此,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创新思路、提前部署,充分利用春节期间走亲访友、朋友聚会的契机,通过微信公众号、朋友圈、群公告、村“大喇叭”等方式,广泛宣传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的具体流程和时间节点,切实提高认证政策知晓率。同时,针对重病卧床、高龄独居、行动不便及手机操作困难的老人,提出“我帮您认证”服务,确保养老认证工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半年来,全市经办机构上门认证、宣传政策达9万余人次,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家住丛台区苏曹乡刘二庄社区的马光兴,因病瘫痪卧床多年,手机人脸识别认证遇到困难,丛台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工作人员采取“上门确认”的方式完成认证。针对此种重病卧床的情况,大名县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中心则通过建立服务台账、安排专人上门的方式开展工作,把“群众找我”变为“我找群众”,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
紧盯群众所需所盼,全市各地多措并举推进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认证工作。复兴区通过“视频帮办”,对高龄居民,采取线上线下双模式,提供“面对面”“一对一”认证;鸡泽县采取“人社+邮政”服务模式,宣传车覆盖全部乡村,对认证困难人员,成立“上门办”服务小分队,走村入户上门认证;峰峰矿区采取“分包制”认证模式;磁县联合村(社区)工作人员入户帮扶认证……一系列措施,只为让群众少跑腿、不跑腿,真正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此外,我市高度重视城居保待遇人员长期暂停清理工作,深入研究、逐人分析、全面核实暂停原因,对不符合待遇领取条件的及时清理。截至目前,待遇人员长期暂停完成核实100%。这一工作不仅化解了社保基金安全风险,也增强了公众对社保制度的信任。
下一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贯彻落实“争第一、创唯一”的工作目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不断优化完善工作举措,当好百姓的“贴心人”,为邯郸高质量发展贡献社保力量。
邯郸新闻传媒中心记者 常雪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