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字,目前全国约有1.42亿退休人员,月人均待遇在3800元左右。


  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是在不断提升的,养老金计算要跟社平工资挂钩,怎样挂钩呢?


  参加养老保险产生的养老金计算公式,主要是包括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两部分。


  ①基础养老金部分,等于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1+本人平均缴费指数)÷2×缴费年限×1%。


  退休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直接是基础养老金计算的一项因素。实际上,现在有很多地方使用的是退休当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这一计发基数是根据社平工资演变而来。


  2019年以前,很多地方养老保险缴费和计算使用的社平工资口径是城镇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这一工资口径,目前来看是明显偏高的。像2023年的城镇非私营单位月均工资为10058元,私营单位只有5695元。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变化,需要逐步过渡到全口径社平工资。


  养老金计发基数,实际上是在原有的城镇非私营单位社平工资基础上,每年增长一定的比例。 具体比例,一般是低于社会平均工资增长率的。不过,考虑到养老金的增长,增长比例也是略高于养老金增长率。


  比如说山东省去年的养老金计发基数为7468元,增长率为4%,比养老金平均增长率高0.2个百分点。当年山东省的全口径社平工资增长率是6.26%。山东省还有一个更高的养老金计发基数7682元,为了加速并轨,增长率只有2%。


  另外,平均缴费指数实际上也是跟社平工资挂钩的。缴费指数等于当年或者当月缴费基数÷上年度的年均或月均工资。


  通过指数化的计算,能够更有效的求出职工的缴费工资水平,确保其养老金待遇水平。


  ②个人账户养老金,等于退休时养老保险个人账户的余额÷退休年龄确定的计发月数。


  个人账户余额,是按照缴费基数计算的,而缴费基数一般又是在每年规定的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


  另外,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每年会计算利息。2016年以后,每年是由人社部、财政部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按照国家公布的记账利率规则,是考虑到职工工资增长和基金平衡状况等因素研究确定的,并不是真正的投资,实现了相应的利率。2016年以后的记账利率非常高,当年高达8.31%,一般在6%以上,只有2023年是3.97%,都比银行定期存款利率要高的多。


  所以说,个人账户部分也是跟社会平均工资有关的,能够有效应对储蓄贬值。


  退休以后养老金涨幅会变慢吗?社会保险法规定,养老金增长,要根据社会平均工资和物价增长情况而变化。但是,养老金的增长幅度一般只有50%~70%的社平工资增长率。


  不过,养老金增长现在都是按照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三种方式来进行。通过这样的调整方式,在国家确定的养老金调整幅度基础上,养老金水平越低,增加的幅度会越高。养老金水平越高,增长的幅度会越低。


  总体来说,我们的养老金确确实实从头至脚都是跟社平工资相挂钩,这样就能够有效保障退休老人能够共享社会发展进步带来的福利。#话说养老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