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秋后,凉山湛蓝的天空与明媚的阳光显得更加澄澈。阳光是凉山的特色文旅资源之一,目前,凉山州正积极开发阳光康养资源,以特色旅游线路和多彩文化活动吸引各地游客,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建设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助力文旅强州建设。


  近年来,凉山执笔书写“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篇章,以“银发经济”为切入点,擦亮“康养凉山”的名片。一批批来自各地的老年人入驻凉山各康养地和民宿集聚村,深度体验“阳光凉山”的健康生活。


  打造高端康养基地 激发大健康产业活力


  8月8日,凉山州召开全州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工作推进专题会,会议听取州民政局关于全州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情况汇报,并对全州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相关工作进行部署安排。


  会议明确,凉山作为全省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3个主要承载地之一,要抢抓机遇,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创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发展银发经济是推动全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机遇,各行业部门要强化要素保障,协同推进银发经济重点产业链工作,将银发经济纳入凉山州“十五五”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等通盘考虑。


  2022年1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发《安宁河流域国土空间规划(2022—2035年)》,指出未来安宁河流域将围绕“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目标定位。将康养和旅游结合发展,这也意味着未来攀西地区还将吸引更多的“候鸟老人”。


  2022年12月,《凉山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出台。《规划》明确,凉山将打造“大凉山”康养度假旅游品牌,深挖温泉疗养、阳光休闲,增加大凉山康养旅游市场的覆盖面,推进品牌的国际化。在德昌、会理、会东、宁南、普格、越西、冕宁、甘洛等地结合当地特色旅游资源建设康养度假旅游区。根据《凉山州“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到2035年,将全面建成国际阳光康养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与此同时,近年来,凉山州委、州政府相继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凉山”优势特色产业五年行动方案》《凉山彝族自治州中医药保护条例》等政策文件,提出推进中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建设地道中药材产业基地,推动中药饮片、含片、中成药等中药材精深加工业持续发展壮大。这是凉山地区在产业结构化改革中的重要举措,为中医养生与阳光康养民宿的结合发展提供了可能。


  充分利用资源禀赋 建设康养旅游目的地


  随着凉山交通基础建设的逐步完善,高速网和高铁为攀西地区阳光康养旅游带来了新的曙光。近年来,凉山州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绿色生态本底持续夯实,全州空气环境质量连续8年综合排名稳居全省前三,24个国考省考断面、饮用水源地水质连续22年优良比例保持在100%;绿色动能更加强劲。


  攀西康养最大的优势在于阳光生态,最大的魅力在于多元文化,以“文旅+医疗”“文旅+康养”等产业模式为主,近年来,银发经济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阳光康养产业开始成为“朝阳产业”,“候鸟式养老”逐渐成了养老行业的新风尚。


  2021年12月,四川省相关部门负责人在攀西地区调研中提出,必须把握安宁河谷得天独厚的气候环境资源,着眼长远高标准编订安宁河谷综合开发规划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凉山州重点打造安宁河谷康养医养产业,建设国际阳光康养旅游目的地,并以半小时经济圈同城化发展将阳光康养拓展到成渝全境。


  去年6月,为期5天的第五届中国(四川)国际养老服务业暨养老产业博览会在成都举行。精致、大气的凉山展馆以其独具魅力的民族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为特色亮点,分六个板块向中外嘉宾展示了凉山蓬勃发展的旅游、康养、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产业。“老博会”的举办,将进一步推动凉山州养老服务业和养老产业高质量发展,养老舒适度与优质服务密不可分。今年以来,凉山州进一步构建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样化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层次、高品质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全州积极建设城市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优化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在西昌、冕宁等县(市)的16个城市社区开展养老服务综合体“投用运营一批”工作,实现“一站多点、智慧便捷、功能完善”的综合性枢纽型社区养老服务在街道(乡镇)层面全覆盖,形成居家社区15分钟养老服务圈。


  探索康养新业态 让“养老”变“享老”


  青山绿水之间,白墙黑瓦、村庄如画……入秋以来,位于德昌县海花沟的大地公园阳光康养度假区人气高涨。“这里物价不高,吃的都是农家有机食物,绿色纯天然。早起沿着绿道跑步,一路上绿植茂密,有种在田间山野吸氧的感觉,很适合养老。”来自江苏的何女士夫妇俩正是被当地舒适的气候和慢节奏生活所吸引,约着几个朋友在不久前入住的。


  在何女士看来,“候鸟式养老”背后,除了体现的是老年人对提升幸福感的追求,也体现出康养产业的不断完善。


  在德昌,有大型集团投资的康养度假区,也有农户自发办起的康养农家乐。在位于乐跃镇群英村的群英沟,可以为游客提供住宿和餐饮的民宿就有12家。德昌县依托本地优质的文旅资源,成功创建“中国天然氧吧”“中国气候宜居城市(县)”“中国气候好产品”“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批文旅品牌,康养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23年12月14日,德昌县生态康养协会正式成立。推动海花沟大地公园康养度假区提档升级,是四川省委省政府《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规划(2022——2030年)》的重要决策,德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旅融合,深入挖掘文旅资源,加大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积极融入攀西文旅经济带和安宁河农文旅生态长廊建设,全力打造凉山州第二康养旅游目的地。


  依托宜人的自然气候、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及丰富的物产资源,西昌也在大力发展康养文旅服务业。从邛海康旅小镇放眼凉山,文旅康养项目在全州全面铺开,凉山坚持从供给侧发力,对标一流,不断丰富康养产品供给体系,一批批重点项目正梯次建成投运,文旅康养产业走上了发展“快车道”。


  凉山之美,美在生态。聚焦文旅融合,凉山将依托气候、生态、文化、资源四大优势,聚焦“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抓项目、兴产业、创品牌,加快构建全链条、立体化的康养产业体系,全力做强银发经济,为人民的幸福生活“加码”,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


  来源:凉山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