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基本养老金替代率分为:①目标替代率。②交叉替代率。


  目标替代率:是单个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收入与的比率。(自己养老金跟自己以前的收入比)


  目标替代率=个人退休金收入÷退休前一年工资收入×100%


  假设你工作时月工资为1000元,退休后领取养老金为500元,替代率就是50%。


  目标替代率不是越高越好。目标替代率高,也不能说明你养老金收入高,有可能你养老金收入很低。例如:一个退休职工退休前月收入100元,退休后月领取退休金80元,替代率80%,另外一个机关事业单位人员退休前月收入500元,退休后月领取250元,替代率只有50%,显然后者养老金水平高于前者。目标替代率反映了制度设计,特别是基本养老金计发办法的目标保障水平。


  它主要关注的是个人退休前后的收入比较,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指标。


  我国一般用目标替代率较多,可能是用看起来高的目标替代率来让老百姓高兴。


  交叉替代率:退休者的个人养老金与同期在职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的比率。(自己的养老金跟现在上班的人比)


  交叉替代率=个人退休金收入÷同期在职职工的社会平均工资×100%


  交叉替代率反映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收入与在职人员工资收入的相对关系,更能反映退休人员的生活水平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异,真正反映你退休后的社会保障程度。


  按照国际经验,如果要维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不下降,养老金替代率需不低于70%;如果在60%-70%,可维持基本生活水平;若低于50%,退休后的生活水平较退休前会有大幅下降。


  根据世行和国际劳工组织《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建议,养老金最低替代率为55%。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企业人员缴费满35年后退休时养老金替代率应为59.2%。


  某市2023年一季度机关事业单位人均养老金替代率= 5930/7359*100% = 80.58%


  某市2023年一季度退休职工的养老金替代率= 2382/7359*100% = 32.37%


  国际劳工《社会保障最低标准公约》规定,养老金最低替代率应为55%,低于这个通常认为退休生活水平保障会有严重问题。


  说实话:每年上调退休金并不能保证养老金不缩水,因为,随着每年社会平均工资的高速增长,退休职工每年的交叉替代率会逐年降低。


  各位看官,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