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2024年度社会保险个人权益记录单的公布,有不少80年代参加工作的朋友,对记录单上的首次参保时间显示1992年1月,感到不解?同时工作了20多年,社保账户还不到10万元?今天就来解读一下。


一、为何首次参保时间显示1992年1月?

  1991年国家发布了国发(1991)33号文件,依据规定,大部分地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从1992年开始正式实施,个人和企业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当时的养老保险实行的统账结合的政策,个人和单位缴纳的养老保险,全部纳入社会统筹,也就是全部进入社保基金的大池子,个人是没有独立帐户的。其实也有不少国企在1986年这样,就在工资上扣了养老保险,虽然那个时候扣的不多,只有几元,但是已经开始缴纳了。所以即使是1992年之前参加工作,哪怕是缴了养老保险,现在个人权益单的首次参保时间也显示是1992年1月开始的。


二、工作了20多年,个人账户为何还不到10万?

  1995年,国家发布了国发〔1995〕6号文件,文件中明确养老保险制度以“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规定从1996年1月起建立了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从此以后我们每位缴纳养老保险的劳动者有了个人账户,当然我们也经历了从一开始的个人仅缴纳3%,但划入到个人帐户为11%,逐步过渡到今天的个人缴纳8%,划入个人账户也是8%,这中间历经了快30年的变迁。


  目前我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储存额可以通过人社APP查到,金额是从1996年起累积到现在缴费和历年利息总和,不要小看这部分的金额,这是我们退休时计算退休养老金中的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唯一依据。


  同时工作了20多年,个人账户才不到10万,主要因为一是实际中好多企业,缴费基数是不高的,特别是普通的职工,有不少是按最低缴费基数缴纳的,这样归集到个人的账户里,是没有多少钱的。如目前江苏的最低缴费基数4879元,个人账户一年也只有4684元。更何况90年代,一年才缴纳了几百元,只有缴费年限的增长,而个人账户却不多。二是个人账户的利息逐年下降也是影响的一个因素,从早期的9%已下降到3%左右,这都是影响个人账户余额的主要因素。


   那么我们1992年至1995年底缴纳养老保险的人,或者是1992年以前参加工作的,比如有的国企早在1986年就开始缴纳养老保险,可是我们的个人账户是不包含这一时间段缴纳的费用,那么退休时候,这部分1996年之前缴费只有通过过渡性养老金来解决了,当然各省的过渡性养老金系数也各不相同,有1.4%,也有1.2%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