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甲医院医生开处方指定院外药店购买
三甲医院医生指定院外药店购药问题现状与争议
一、问题核心与操作模式
- “双处方”模式医生在为患者开具院内处方(机打单据)的同时,额外开具手写处方笺,要求患者到指定院外药店购买特定药品或护肤品,例如某品牌50g特护霜(市场价295元)。该产品医生提成可达150-170元/支。
- 利益链条医药企业开发专用程序端,供医生实时查看处方开具和销售数据,并定期结算回扣。合作药店多为医院内的社会药房,患者易误认为其与医院存在关联。
二、涉及医院与典型案例
- 涉事医院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医生开具手写处方笺,指定患者到“天润药房”购买产品。南京鼓楼医院:被曝光存在“双处方”行为,涉事品牌在江苏省合作医院达160余家。浙江衢州市人民医院:皮肤科存在类似操作,患者需凭个人信息登记购买。
- 操作细节医生未明确告知患者外购药品无法医保报销,仅强调“必须到指定药店购买”。医药代表提供话术培训,指导医生如何向患者解释外购必要性。
三、法律与监管争议
- 违规行为认定违反《执业医师法》中“不得利用职务牟取不正当利益”规定。可能构成《反不正当竞争法》中的商业贿赂。
- 政策监管国家卫健委2021年明确禁止非医联体机构或非医保定点药店的外购指定行为。河南省人民医院等已对涉事医生进行处罚,强调禁止开具院外药店处方。
四、患者与医院回应
- 患者反馈多数患者不清楚外购药店与医院无隶属关系,误认为系医院药房。部分药店要求登记患者信息,以便后续复购追踪。
- 医院解释南京市第一人民医院称“部分药品未进入医院系统”,但承认未充分告知患者外购性质。
五、社会影响与后续关注
该事件暴露院外处方腐败链条的隐蔽性,需强化对医生处方权的监督及药品流通环节的合规审查。多地卫健部门已启动专项整顿,重点打击“双通道”外的指定购药行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