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院总共花了3万多元,医保报销后,我自己只付出3000多元,真想不到。”港南区木格镇寿莫村68岁的贫困户朱婆婆满意地说。


    朱婆婆今年2月因脑出血在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拿着贫困户手册,住院不用交押金,就可以享受先诊疗后付费的优惠政策。据她的报销材料显示,住院总费用32480.69元,报销14736.36元,二次报销1709.07元,大病保险报销5126.07元,政府兜底了7661.13元,她个人支付3248.06元,仅占住院总费用的10%。


    这是该区为困难群众医疗费用“减负”的一个缩影。


    政策宣传深入人心


    “贫困户可以先诊疗后付费,持扶贫手册、社保卡、身份证等材料办理入院手续,与医疗机构签订先诊疗后付费协议,无需交纳住院押金,可直接住院治疗。”6月21日,该区医保局组织工作人员到新塘镇三岸村开展健康扶贫医保政策和打击欺诈骗保政策宣传活动,向群众发放健康扶贫、打击欺诈骗保等政策宣传单,向群众讲解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报销结算流程、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重点措施,以及欺诈骗保的行为方式、惩罚措施等内容,并现场回答了当地村民咨询关于大病保险、慢病签约服务管理、兜底保障等健康扶贫政策方面的问题。


    为了提高贫困户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享受到有关医保政策,该区医保局利用网站、微信公众号、微信朋友圈等新媒介,结合印发宣传单、现场活动等方式,大力宣传医疗保障“198”政策,共推送朋友圈广告4万人次,发送短信12400条,印发宣传资料5万多份,组织镇村干部、扶贫工作队员、驻村第一书记开展健康扶贫医保政策宣传活动3期。


    政策落实铿锵有力


    去年8月和今年5月,该区组织医疗专家对全区5128名贫困群众进行了免费门诊特殊慢性病筛查,针对行动不便的群众实行上门服务,共筛查出患有29种门诊特殊慢性病患者1504人,为他们办理了门诊特殊慢性病卡。目前,该区共办理门诊特殊慢性病卡29613人次,其中普通群众24177人次、贫困人口5436人次。通过为患门诊特殊慢性病的群众和贫困人口办理门诊慢性病卡,切实解决了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让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了国家医保政策和相关惠民政策,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该区组织人员组成检查组对各镇贫困人员医保报销、慢病卡办理、健康扶贫政策知晓等情况进行抽查,并到各村卫生室了解“村医通”使用、村医生和扶贫工作队员医保政策熟悉情况,及时对其展开培训,并入户了解贫困户医保政策知晓和享受情况,确保医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截至6月21日,该区为46892名贫困人口(含脱贫户、未脱贫户、退出户)参保,参保率和参保补助率均为100%;为4954人次贫困人口报销住院医疗费用2464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90%;为10311人次贫困人口报销门诊特殊慢性病医疗费用307万元,实际报销比例达到80%。


    近年来,该区积极落实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有效避免贫困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目前,该区已实现贫困户参保比率100%、住院报销比例90%、慢性病报销比例80%的“198”健康扶贫目标。


    服务监管双管齐下


    该区双管齐下,加强监管,积极提升医疗服务水平。为确保贫困群众有医生看病,去年以来,共组织开展14期乡村医生培训,累计培训乡村医生2350人;同时积极探索“乡聘村用”等机制,增加乡村医生数量,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制定“县管乡用”招聘方案,公开招聘的11名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已全部到岗。该区卫健局局长刘贵鲜介绍说,2019年,招录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医学生37名,目前已在市卫生学校就读;今年计划继续招生26名,逐步解决村医少、老、基本素质不高等问题。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一版)该区对定点医疗机构,以协议管理的形式,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督查和指导,规范医疗机构的医疗行为,严格执行医疗审核、复审、请示、批复、支付程序,并制定了《港南区医疗保障局关于开展打击欺诈骗保行为专项检查工作方案》,严厉打击医保欺诈骗保行为,确保医保资金安全有效运行。今年以来,该区集中约谈了辖区15家定点医疗机构负责人,使他们心中有敬畏、行为有规矩,严格规范医疗行为,积极向人民群众提供优质惠民的医疗服务。


    该区积极探索医保支付改革。制订《港南区2019年度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医疗费用总额控制付费实施方案》,从医疗费用医保支付源头上倒逼定点医疗机构规范自己的医疗行为,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过重的问题。


    该区医保局局长吴红表示,围绕“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攻坚任务,进一步健全医保扶贫管理机制,主动为困难群众撑起医疗保障的保护伞,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困难群众“一个不少、一户不落”。


  内容来源:贵港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