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顾金华通讯员 徐英 王士强


  “不用专门去大医院抢专家号了,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解决牙齿问题,大大节省了时间。”在居民小张看来,家门口的社区医院就能解决口腔问题,这给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上海正推动口腔诊室从“有”向“优”的转变。在3·20世界口腔健康日来临之际,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的支持下,与黄浦区、杨浦区、宝山区、松江区卫生健康委签约,落实成立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专科联盟,共同推进上海市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


  家门口就能看牙补牙


  当记者走进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现前来补牙、洗牙的市民不少。居民小张刚刚拔出了一颗智齿,解决了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的牙疼烦恼。“非常方便,不用去大医院抢号,也不用排队等太长时间。”


  “附近社区居民发现了口腔问题后,只要通过预约电话或微信群就可以预约到社区的口腔诊疗服务;对于社区不能处理的口腔问题,会通过家庭医生转诊平台预约转诊到第九人民医院的口腔科并进行跟踪随访服务。”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早在30年前,黄浦区老西门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是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社区教学基地,一大批口腔科专家下沉社区服务居民。2023年,首批上海首批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建成,社区口腔的软硬件水平和服务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现在,随着社区和九院密切合作,这里打造了“四诊一条线”(口腔义诊、线上会诊、精准分诊、有效转诊)一站式社区口腔卫生服务模式,中心还在周六开设了口腔科门诊。随着九院与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专科联盟的建立,老西门社卫将和九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双向转诊等方面开展更加全面的合作,居民将在家门口获得全新的、更高品质的口腔诊疗服务。


  同样,宝山区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去年建成了标准化口腔诊室,居民小孙完成了2颗牙齿的根管治疗和一颗智齿的拔除,解决了牙疼烦恼。“这边离我家很近,也不需要排队,前后来了大概6次,非常方便!”小孙说。此前,罗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口腔科只能进行简单治疗,改造升级后的口腔诊区大大扩容,同时引入先进完善的诊疗设备,医护人员从2名增加到8名,还聘请经验丰富的口腔科专家坐诊,为居民提供一站式口腔诊疗服务。


  推动全市社区口腔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


  家门口的社区医院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记者了解到,2023年以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积极推进全市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建设工作,致力提升区域内口腔医疗服务可及性。2024年,上海新增51家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全市累计建成标准化口腔诊室数量达到83家。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2025年上海市卫生工作要点》明确,要继续推进社区口腔诊室标准化建设。


  上海九院党委书记、国家口腔医学中心(上海)主任马延斌表示,作为牵头单位,九院将充分发挥国家口腔医学中心的先进技术辐射作用,通过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专科联盟建设,推行口腔诊疗双向转诊、共享号源等举措,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口腔诊疗标准化服务体系。


  “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联盟将以‘标准先行’理念为指导,通过统一技术规范、操作流程、质控标准和管理制度,推动口腔诊室从‘有’向‘优’的转变,让社区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高水平、同质化的口腔医疗服务,助力提升口腔健康水平。”九院副院长、上海市口腔临床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王旭东表示。“我们也鼓励学习口腔专业的青年医学生走进社区工作,他们在社区医院同样接受到导师们的专业指导,也是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


  据悉,此次签约并首批挂牌“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专科联盟的共有16家单位,包括黄浦区老西门、小东门、豫园街道,杨浦区控江、四平、定海、江浦,宝山区张庙街道泗塘、淞南镇、罗店镇、友谊街道,松江区佘山镇、方松街道、岳阳街道、泗泾镇、车墩镇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此次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社区标准化口腔诊室专科联盟的成立,对解决基层口腔诊疗资源不足问题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不仅能够解决社区口腔诊疗资源不足问题,更能以点带面,推动全市社区口腔医疗服务体系的优化升级。”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陆韬宏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