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再传好消息!江苏的参保群众今后在省内异地购买特殊药品时,无需再垫付费用、来回奔波报销了。近日,淮安市民王女士在无锡通过电子处方直接结算了治疗红斑狼疮的“双通道”药品费用,成为这项便民服务的第一批受益者。这一突破标志着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双通道”药品电子处方省内异地流转和直接结算,数万参保人的用药难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王女士的经历是许多异地就医患者的缩影。因工作外派长期居住在无锡的她,需每月使用价格高达777.86元/支的注射用泰它西普。过去,她每月需自行垫付3111.44元药费,再带着纸质处方回淮安报销,不仅经济压力大,流程也繁琐。如今,她在无锡的定点医院开方后,电子处方直接流转至药店,现场刷医保卡即可结算,享受淮安的医保待遇。“再也不用请假跑回老家交材料了!”王女士感慨道。这一变化背后,是江苏医保系统历时四年的信息化改革成果。


  自2021年启动电子处方流转工作以来,江苏依托全国统一医保信息平台,构建了“1个电子处方中心+多模块协同”的高效系统。通过统一标准和管理,全省3647家定点医疗机构、1.3万余家药店已接入平台,其中489家医院和839家药店专门提供“双通道”药品服务。仅今年前三个月,已有41.2万人次通过该平台购药,累计结算金额达14.7亿元,其中“双通道”药品占比超过97%。这一数据印证了电子处方流转对提高药品可及性的显著作用。


  为确保政策落地规范,江苏在2024年底升级了电子处方中心功能,推出“五定管理”模式——对医疗机构、药店、医师、药师及药品实施资质校验和编码标识管理。例如,系统会自动核查开药医师是否具备“双通道”处方权,药品是否符合参保地目录,从源头避免违规操作。同时,通过与卫健、药监部门联动,建立外配处方服务规范,实现全流程监管。这种精细化管控,既保障了患者用药安全,也守住了医保基金“钱袋子”。


  对于异地结算的痛点,江苏创新打造“一中心三平台”信息链路,将备案管理与处方流转无缝衔接。过去异地购药需提前回参保地办理手续,现在患者在就医地医院即可在线提交材料,由参保地医保部门远程审核。系统上线首周,全省即完成387张电子处方异地结算,金额95.6万元。宿迁、连云港等地参保人在无锡、淮安等地购药时,还能通过“江苏医保云APP”实时查询药店库存、比价并导航至最近网点,彻底告别“跑空趟”。


  值得一提的是,新系统在便民服务与基金安全间找到了平衡点。一方面,平台上线智能比价和电子地图功能,患者可自主选择价格最优或距离最近的药店;另一方面,通过集成药品追溯码、设置23条智能监控规则,系统已拦截178条疑似回流药品线索,涉及金额72.8万元。这种“无感结算+有感监管”的模式,让群众用得方便、医保基金管得精准。


  从垫资跑腿到即时结算,从纸质处方到数据跑路,江苏的实践为全国医保服务升级提供了样本。随着更多城市接入电子处方流转网络,省内异地就医的“最后一公里”梗阻正被逐一打通。正如一位医保工作者所言:“技术赋能民生,就是要让群众在急需时看得见、用得上、省得了心。”


  信息来源:江苏省医疗保障局官网、中共江苏省委新闻网、宿迁市人民政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