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DRG/DIP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于‘建立医保对医疗机构管用高效的支付管理和激励约束机制’。在医保基金总量控制前提下,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倒逼医疗机构提质、控费、增效。”


  7月23日,在国家医保局召开按病组(DRG)和按病种分值(DIP)2.0版分组方案新闻发布会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表示,DRG/DIP付费是按照疾病诊断接近、临床过程相似、资源消耗相近的原则,将病例分入若干疾病诊断的相关组,进行打包付费的一种支付方式。DRG/DIP分组2.0版的发布,目的是探索形成医保部门向医疗机构及时反馈基金运行情况、分项支出、医疗机构的医保基金费用分布等数据的作用机制,以便于医院的管理者对医疗机构的运行及时掌控,提高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真正做到公开、透明、可追溯。


  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黄心宇。高瑞瑞摄


  “与之前DRG版本相比,DRG2.0版分组回应临床关切,重点对临床意见比较集中的重症医学、血液免疫、肿瘤、烧伤、口腔颌面外科等13个学科,以及联合手术、复合手术问题进行了优化完善。”北京市医保局副局长白玉杰表示,与此同时,DRG2.0版分组一方面优化临床论证方式,在原有31个临床论证组独立论证的基础上,建立了多专业联合论证模式,如开展耳鼻喉科和颌面外科、心脏大血管外科和心血管内科的联合论证,分组结果兼顾各相关学科规律,更加符合临床实际情况。另一方面,升级统计分析方法,实现“多目标同时优化,获得最优方案”的效果。此外,分组规则也有所完善。


  北京市医保局副局长白玉杰。高瑞瑞摄


  黄心宇强调:“《通知》不仅仅发布了2.0版本的方案,而是用较大篇幅提出了多种配套机制,其中有一些是创新的做法,也有一些是对前期做法的规范和发展,重点是为了体现医保支付为医疗机构的发展赋能,推动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和治理。”


  责编:任璇


  主编:邱越


  校对:王卓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